「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Deng youzhoutai ge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赏析:

陈子昂是唐代一位有志难伸的文人,他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当时,他北游蓟门,登上幽州台(即蓟北楼),望着苍茫天地,思古抚今,感慨身世,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借凭吊古贤,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抒发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慨叹。

上联: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望去,看不到古时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眺望,也不见后世求贤若渴的明主。)
这两句以时间为线索,纵观古今,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深沉的失落感。他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却发现既无古时的贤君,也无未来的明主,这种孤独和惆怅正是封建社会中许多怀才不遇之人的共同心声。

下联: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天地如此广阔而悠远,唯独自己孤独无依,悲从中来,泪水不禁涌出。)
诗人将自身置于无垠的宇宙之中,渺小而无助,天地悠悠,人生短暂,而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这种强烈的落寞之情化作热泪夺眶而出。诗句虽短,却情感激烈,气势苍凉,极具震撼力。

写作特点:

本诗语言简洁有力,情感凝练深沉,以极少的笔墨表达出广阔的思想空间。它采用今昔对比、古今相接的手法,以时间的无穷反衬人生的短暂,增强了悲怆的氛围。诗人运用长短错落的句式,使得全诗节奏跌宕起伏,充满了悲壮之感,极具感染力。

整体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极富慷慨悲凉之气的诗篇,它不仅是陈子昂自身怀才不遇的悲鸣,更是历代壮志难酬者的共鸣之声。诗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抒发对天地苍茫、人生渺茫的无限感慨。他既痛惜自己空有抱负却无人赏识,也对历史长河中那些埋没的英才深感惋惜。整首诗气势苍凉悲壮,虽短小却余韵悠长,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启示:

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怀才不遇者的悲愤,也提醒世人,历史长河虽无情流转,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让有限的人生焕发无限的意义。它鼓励人们不因身处逆境而消沉,而应更加奋发图强,努力让自己的才华在天地间留下痕迹,即便无人赏识,也要坚守初心,不负此生。

关于诗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陈子昂在诗歌创作上力倡汉魏风骨,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有真情实感,反对齐梁“逶迤颓靡”的形式主义诗风,并创作出许多有影响的优秀作品,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有《陈拾遗集》。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举进士,为武则天所赏识,官拜麟台正字,后为右拾遗。敢于直谏。曾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圣历初年辞官还乡,被贪婪残暴的县令段简诬陷,忧愤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二岁。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ev
「陇西行」陈陶
Longxi xing

「陇西行」陈陶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陈陶 释义:

Next
「马嵬坡」郑畋
Maweipo

「马嵬坡」郑畋

「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郑畋 释义: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