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deng liu zhou cheng lou ji zhang ding feng lian si zhou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之后所作。当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他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等人同为革新派骨干,历经宦海沉浮,共遭贬谪,故人之谊尤为深厚。此诗便是他在登上柳州城楼,面对荒凉山水、风雨如晦之时,思念并寄情于同遭贬谪的四位故友之作。

第一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登上柳州城上的高楼,远望四周,尽是荒凉无际;此刻心中的愁绪,如海天般茫茫无尽。
首联开篇即以登楼望远起笔,写出诗人因远谪而生的孤寂之感。高楼象征期望与盼望,“接大荒”四字则将眼前景象与心中凄凉之感融为一体,奠定全诗沉郁悲凉的基调。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狂风搅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城墙上。
转写近景,以风雨写实,却也寓有比兴之意。风雨摧残中的芙蓉与薜荔,象征贬臣高洁不屈的节操与坚韧的品格,暗讽现实中的恶政横行。

第三联:“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重重山岭遮断了望向远方的视线,江水蜿蜒回转,如我满腹愁肠般纠结难舒。
此联由近及远,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友人所在之地。诗人深知彼此命运相通,却被山川阻隔,情感之深愈发难以自抑。“九回肠”一语,更是化形为情,哀而不伤。

第四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们同被贬至这蛮荒的百越之地,竟连一封信都难以互通。
结尾回扣现实处境,“共来”一词,将诗人和四位友人命运紧紧系在一起。虽皆落入“文身地”这样的化外荒蛮之境,然而更痛苦的,是音讯的断绝,使得友情之思无法寄托,情感因此愈加沉痛。

整体赏析:

全诗结构层层递进,由远及近、再由景入情。柳宗元以登楼之所见所感为线索,写荒城、风雨、远岭、曲江,再至“百越文身地”,由写景转入寄情,悲凉情绪逐层加深。他巧妙地以自然景物为喻体,借“惊风”、“密雨”抒发政局艰难、谗佞当道的现实困境,以“芙蓉”、“薜荔”象征被贬官员的高洁人格。诗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友谊的深情与共命运的共鸣,其悲愤而不失节操,沉郁而又壮美。

写作特点:

  1. 景中寄情,物中寓志:诗人善于借景抒情,将主观情感融入自然之中,使整首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 “赋中之比”的表现手法:通过铺陈描写风雨、江流等景象,借物托志、含蓄深远。
  3. 结构递进,情感递深:从登楼远望到近景描写,再到山水阻隔,最后点明彼此贬谪之地及音信不通,层层推进,感情愈发深沉。
  4. 语言沉郁顿挫,音韵流转悠长:四联皆工整对仗,语言悲凉凝练,情绪起伏自然流畅。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诗人被贬之后的真情流露,也是一首在逆境中寄托理想、坚持人格的作品。它启示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仍应坚守节操、不随流俗;即便音信阻隔,真正的友情和共命运之情也不会因时空而消减。诗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品格与忧国之志,穿越千年依然动人心魄,值得我们深思与珍视。

关于诗人:

liu zong yuan

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进步思想家、优秀文学家和革新政治家。他出生前十九年,爆发了使唐朝由盛而衰急遽变化的安史之乱。后来的永贞革新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剧,这个悲剧断送了柳宗元的政治前途,却使他跻身于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行列。

Total
0
Shares
Prev
「江雪」柳宗元
jiang xue

「江雪」柳宗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赏析:

Next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chen yi chao shi yuan du chan jing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忘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