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李商隐

le you yuan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李商隐晚年,当时他仕途坎坷,心境抑郁。诗人傍晚时分因心绪不佳,驾车登上乐游原,想借登高望远排遣忧愁。然而,映入眼帘的夕阳美景却触发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终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这首诗表面写景,实则寄托了诗人对光辉岁月稍纵即逝的无奈之情。

第一联:“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傍晚时分,心绪烦闷,于是驾车登上了乐游原。
诗人开篇便点明了登高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日落时分,而“意不适”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惆怅。面对这种情绪,他选择驱车登高,希望借远眺排解郁结。然而,这种行为本身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登高望远,反而更易引发无尽的思绪。

第二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美景无比灿烂,可惜天色已近黄昏,终将消逝。
诗人目睹落日余晖洒满大地,内心生出对美好事物的赞叹。然而,夕阳虽美,却也预示着即将消逝的命运。这句看似简单的诗句,实则寓意深远,不仅道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含着人生的无常,折射出诗人对光辉岁月行将消逝的惋惜与无奈。

写作特点:

  1. 语言浅显却意蕴深远
    诗歌用语朴素,意境却深远,尤其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以极简的语言蕴含丰富的哲理,既可理解为自然景象的描绘,又可引申为人生短暂、盛极而衰的感慨。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诗虽仅四句,却层层递进,由“意不适”而登高远眺,再由夕阳美景引发人生慨叹。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浑然一体,使诗意更加深沉悠远。
  3. 短小精悍,含蓄隽永
    诗歌格调婉约深沉,情感蕴藏在短短的诗句之中。尤其是最后一句,既可作感叹,又可作比喻,极具哲理意味,耐人寻味。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景为契机,表面上描绘了乐游原上美丽的夕阳景象,实则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诗人因心绪烦闷而登高远眺,本想借美景排遣忧愁,却反而在夕阳辉煌即将消逝的景象中,更加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流逝。这种由景及情的转折,使全诗显得既自然又耐人寻味。诗歌虽短,却意境深远,借景抒情,寓意深长,尤其是最后一句成为千古名句,被后人反复吟诵。

启示:

这首诗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美好的事物往往稍纵即逝,正如夕阳虽美,却终将西沉。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人生哲理,提醒我们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不让岁月虚度。同时,这首诗也启发我们在创作时,如何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深远的思想,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关于作者:

li shang yin

李商隐(813 - 858),字义山,晚唐大家,擅骈文,尤工诗。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少年时,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所谓“浙水东西,半纪漂泊”。

Total
0
Shares
Prev
「将进酒」李白  
qiang jin jiu

「将进酒」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

Next
「夜雨寄北」李商隐
ye yu ji bei

「夜雨寄北」李商隐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