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 其五」王昌龄

cong jun xing v

「从军行 ·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创作的诗作,描写了戍边将士听到前线捷报后的心情与战斗情形。王昌龄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士气,展现了边疆战斗的激烈与英雄气概。通过对战斗的侧面描写,诗人有效地烘托了军事行动的紧张氛围。

上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大漠中,风沙遮天蔽日,黄昏般的灰暗笼罩着四周,红旗半卷,队伍准备出征。)
这一联通过描绘大漠风沙的恶劣环境,展现了唐军出征的场面。风沙的景象不仅加剧了环境的紧张感,还象征着即将展开的激烈战斗。红旗半卷的描写,体现了军队的行进速度与决心,暗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战斗。通过这幅充满动态的画面,诗人巧妙地为下文的战果铺设了紧张的基调。

下联:“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前锋部队在洮河北展开夜战,已经传来捷报,生擒吐谷浑首领。)
这两句转折性强,给出一个突如其来的喜讯,描写前锋部队的辉煌战果。通过对夜战的简略描述,诗人将注意力转向了捷报的传来,强调唐军的迅猛与强大。尽管诗歌并未直接描述战斗的过程,但通过“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表述,展现了唐军的战斗力与胜利的必然性,极大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写作特点:

  1. 侧面描写的巧妙运用:王昌龄没有直接描写夜战的激烈场面,而是通过前后联的侧面描写展现了战斗的紧张氛围和快速的胜利。这种构思打破了传统的正面叙事模式,通过间接方式展现战斗,提升了诗歌的艺术性。
  2. 动态与气氛的渲染:上联通过“大漠风尘日色昏”展现了环境的恶劣和紧张,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下联则通过“已报生擒吐谷浑”转达捷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感。
  3. 简洁凝练的表达:王昌龄通过四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复杂的战斗场景和情感冲突。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力量,尤以“红旗半卷”与“已报生擒吐谷浑”最具象征意义,表现了唐军的迅猛和胜利的坚不可摧。

整体赏析:

本诗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边疆战斗的紧张氛围以及唐军强大的战斗力。诗人未正面描写战斗的过程,而是巧妙地通过环境的描绘与捷报的传递,展现了唐军的无敌气势。这种通过侧面表达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描述,还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诗歌既紧凑又富有感染力。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王昌龄成功地传达了边塞的壮丽景象与将士们英雄的气概。

关于诗人:

Wang Chang-ling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Total
0
Shares
Prev
「从军行 · 其四」王昌龄
cong jun xing IV

「从军行 · 其四」王昌龄

「从军行 ·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赏析:

Next
「观猎」王维
guan lie

「观猎」王维

「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 释义: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