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李商隐

chun yu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 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 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 万里云罗一雁飞。

李商隐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以春雨为背景抒发离愁别绪之作。诗人借助朦胧的春雨、深夜的孤灯、远行的梦境等意象,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无奈。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符合李商隐诗歌婉约含蓄的风格。诗中的意象既充满象征意义,又能引发共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第一联:“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袷衣,满怀愁绪独自躺卧,白门一带冷落萧条,事事不如人意。
诗人点明时令与心境,借“怅卧”表达内心的苦闷,“白门”本指南京,此处象征离别之地,暗示诗人因思念心上人而郁郁寡欢。

第二联:“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隔着绵绵细雨望向佳人居住的红楼,只觉一片冷清,珠帘随风摇曳,灯影浮动,我只能独自归去。
诗人来到爱人所居之地,隔着雨幕相望,却有咫尺天涯之感,表现出相思的痛苦。雨中的红楼、飘摇的珠帘与灯光,营造出凄清的意境,映衬着诗人孤独的身影。

第三联:“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在遥远的路途中,恐怕你也会因春日将尽而伤感;夜深梦中,我依稀与你相见。
这一联由现实转入虚幻,写远方之人或许也在伤感春日消逝,而诗人则在残夜梦境中依稀与所思之人相见。现实与梦境交错,使离愁别绪更加深沉。

第四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寄托相思的书信无法送达,只能遥望万里云空,盼望鸿雁传书。
诗人回归现实,感叹信件难以传达,唯有依托鸿雁寄情,象征相思之情遥不可及,进一步加深全诗的孤寂氛围。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曲折隐讳的笔调抒发相思之情,借春雨映衬离愁别绪,情感缠绵悱恻。首联点明时令与心境,新春乍暖还寒,诗人身穿白袷衣,怅然独卧,因种种原因难以与爱人相见,心生抑郁。颔联写痴情与落寞,诗人冒雨遥望佳人居所,近在咫尺却似天涯,徒增无奈。夜幕降临,珠帘在风雨中轻飘,昏黄灯光映照着孤独的身影,满怀失落地独自归去。颈联由现实转入梦境,梦中依稀相见,醒来却是南柯一梦,相思之苦更深一层。尾联回归现实,表达书信难寄的无奈,阴云密布,唯有孤雁飞翔,象征思念的寄托。全诗近景、远景交错,现实与梦幻融合,境界开阔而细腻缠绵。“春雨”“红楼”“珠箔”“远路”“云罗”“一雁”等意象朦胧哀婉,以象征手法形象化表达思念之情,使抽象情感更具感染力。诗歌层层递进,从怅然独卧,到隔雨相望的无奈,再到梦境中的相会,最终回到书信难达的现实,情感绵长动人。语言典雅含蓄,音韵和谐,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独有的婉转深情之美。

写作特点:

  1. 意象丰富,象征深远:诗人通过“春雨”“红楼”“珠箔”“残宵”“晓星”“远路”“云罗”“一雁”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朦胧而哀婉的氛围,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悠远。
  2. 现实与梦幻交错:诗歌在现实与梦境之间自由穿梭,现实的相思无奈与梦境的短暂欢愉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离愁别绪更加深沉。
  3. 层层递进,情感缠绵:从怅然独卧,到隔雨相望的无奈,再到梦境中的相会,最终回到现实中的书信难达,诗歌情感层层推进,缠绵悱恻,令人动容。
  4. 用词典雅,音韵悠扬:全诗语言婉转典雅,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音乐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启示:

这首诗借春雨抒发离愁别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相思之苦,同时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因时空阻隔而产生的无奈和遗憾。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距离和时间或许会带来暂时的分别,但真正的情感不会因外在因素而消减。诗人通过象征手法,将思念之情形象化,使得抽象的情感更具感染力。这也启示我们,在表达情感时,可以借助环境、梦境等手法,使情感更加深沉悠远。同时,诗歌展现的“书信难寄、鸿雁传书”的意象,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情感表达的克制与深情,值得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珍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珍惜眼前人。

关于作者:

li shang yin

李商隐(813 - 858),字义山,晚唐大家,擅骈文,尤工诗。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少年时,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所谓“浙水东西,半纪漂泊”。

Total
0
Shares
Prev
李白
Li Bai

李白

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

Next
「无题 · 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
wu ti er shou ii

「无题 · 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

「无题 · 凤尾香罗薄几重」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