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词四首 · 其三」薛涛

chun wang ci si shou iii

「春望词四首 · 其三」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薛涛

赏析:

这首《春望词》其三作于薛涛年过四十、隐居浣花溪时期,延续了第二首的基调,继续表达对迟迟未至的爱情佳期的怅惘与感伤。诗人以春光渐老、同心难结为主题,将女性在情感中的执念、期待与终成泡影的落寞,浓缩在短短二十字中,传递出伤春、伤情的双重哀愁。

第一联:“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春风吹拂,花儿一天天凋谢,期盼的相会之日却仍遥遥无期。
此联以春花渐老隐喻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退,“风花”既是眼前之景,也是人生流转的象征。“佳期犹渺渺”进一步写出情感的无望与苦候,暗含一段痴情女子空守承诺、久盼无音的动人心境,显现出爱情幻灭带来的深沉悲怆。

第二联:“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不能与心爱之人共结连理,只能徒然地结着象征爱情的同心草。
延续前一首“揽草结同心”的意象,此句中“空结”二字点出诗人虽有情意却无法实现之苦。她依旧手结同心草,却已明知“同心人”难以寻得,这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坚持,也是一种哀婉至极的自我慰藉。“空结”不仅写出徒劳,也映照出一种凄美的宿命感。

整体赏析:

整首诗情感起于“春光老去”,终于“同心难结”,构成一个从希望到幻灭的循环结构,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诗中女子面对春风春花的流逝,情绪渐渐沉入失落的深渊,而手中的同心草仍在编结,仿佛在用机械的动作驱散内心的空虚。由“风花”引出“佳期”,再由“佳期”落到“空结”,逻辑连贯,感情跌宕,极具艺术感染力。全诗不以情语为主,而以物象和对比来传神,耐人寻味。

写作特点:

  1. 意象延续,深化主题:“同心草”由上一首继续延伸而来,情感线索一脉相承,使整组诗统一而富层次。
  2. 虚实结合,以空衬哀:“空结”一词虚中见实,情感表达更见深厚,呈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3. 结构紧凑,情感浓缩:全诗仅二十字,却在时间(风花日老)、空间(人不在)、情感(空结)中展开三个维度的描写,构建出一幅哀愁动人的心理图景。

启示:

这首诗通过春日花老与同心难结的意象,描绘出一位女子在爱情中孤守的悲剧形象。它让人反思爱情的等待与付出是否总能得其回响,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把握青春时光。在生命的长河中,有时深情不仅是相守,更是孤独地坚持,那些看似徒劳的“空结”中,也潜藏着人性中最真切、最可贵的情感温度。

关于诗人:

Xue Tao

薛涛(约768 - 832年),唐代女诗人,陕西西安人。曾居浣花溪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薛涛辩慧工诗,许多诗作托物言志,表达了其追求清俊高洁的情感特征。

Total
0
Shares
Prev
「春望词四首 · 其二」薛涛
chun wang ci si shou ii

「春望词四首 · 其二」薛涛

「春望词四首 · 其二」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薛涛 赏析:

Next
「春望词四首 · 其四」薛涛
chun wang ci si shou iv

「春望词四首 · 其四」薛涛

「春望词四首 · 其四」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