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 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
释义: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出到凤翔,谒见肃宗。五月,任左拾遗官职。八月,因思念郝州家人,告假去鄜州探亲。九月,唐军收复被安史叛军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亦从鄜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是负责直言讽谏之官,大事廷争,小事写成密封的奏章上报。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描写了他任左拾遗时值夜班,忠于职守,勤政为国的情景。
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写他在左省上夜班时所见的景物。花影婆娑,栖鸟飞鸣而过,点明是黄昏“暮”色之景,和“宿”相关。“花”与“鸟”点明是“春”天,“掖垣”点明地点是“左省”。短短两句诗,一一扣应了题目“春宿左省”。
颔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写由暮至夜深的景色。皇宫之内,星光灿烂,似乎千门万户都在闪动;而高耸入云的宫殿,似乎靠近了月亮,因而接受的月光也就特别“多”,显得特别明亮。这是夜深,月到中天的形象,也暗含帝居高远的赞颂之意。
颈联:“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写值夜班时的情景。因值班睡不着觉,仿佛听到开宫门的锁钥声;因风吹动檐前铃铎,自然想到百官们骑着响铃的马来上朝的情景。这些想象虚化之辞,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小心谨慎、勤于国事的心境。
尾联:“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写夜将晓自己不寝不宁之因。因为想到“明朝”要为皇帝上“封事”(密封的奏章),心绪不宁,寝卧不安,所以数次询问“夜如何”,即夜深几时辰了。“数问”二字强化了诗人恭谨小心、非寝非宁的情态和忠君勤政的心情举动,活灵活现。
全诗以时间为序,自暮至夜,自夜深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次第写来,明晰而不板滞,真切而又传神。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景情结合,结构严谨而又灵动,诗意蕴藉而又明达。
关于诗人: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