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怀古」马戴

chu jiang huai gu

「楚江怀古」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马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当时马戴因直言进谏被贬为龙阳尉(今湖南汉寿)。从北方贬至江南,他辗转洞庭湖畔,面对楚地古迹,触景生情,追慕屈原等先贤,同时感慨自身遭遇,遂写下这组《楚江怀古》三首诗,此为其第一首。

第一联:“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露水氤氲,寒意凝聚,暮色之中微弱的阳光照落在楚地山丘。
首联写景清淡却有深意,勾勒出一幅楚地秋晚萧瑟的图景,色调冷清,营造出落寞哀伤的情绪基调。

第二联:“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猿声凄切,从洞庭湖边的树上传来,我独自泛舟于江中木兰船上。
这一联为全诗精华,动静交融,视听结合,将诗人身处孤舟、耳闻猿啼的哀婉境况融入环境之中,极具画面感,也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第三联:“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浩渺的湖水升起一轮明月,苍茫山色间,江流奔腾倾泻。
明月与群山构成宁静壮阔的夜景,但在诗人的感受中,却更显冷寂与迷惘,山水虽壮丽,却无从寄托自身。

第四联:“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云中君已不可见,我整夜自伤秋意。
尾联由景入情,借楚辞神祇“云中君”寄托对屈原的追慕,转而表露自身寂寥愁苦,深化了“怀古”与“悲秋”的主题。

整体赏析:

整首诗在楚地秋景中展开感怀,语气低回婉转,意象清丽。开篇描绘江南晚秋的寒意与薄暮,写出了肃杀苍凉的氛围。接着将猿啼与孤舟相对照,在动静之间渲染出幽怨心情。夜色来临,洞庭湖水与明月、乱流、青山构成辽阔而寂寞的画面,极富层次与张力。最终由屈原引发“怀古”,自然引出“自悲秋”的感慨,形成首尾照应,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融入了《楚辞》的精神,怀古而不拘泥于典故,悲秋而不流于浅俗,深得晚唐清婉风格的精髓。

写作特点:

这首诗清丽淡远,风格含蓄婉约,体现出马戴一贯的“清微深静”之美。诗人善于以景生情,用寥寥几笔勾勒出静谧而富有内涵的自然画面,将个人情感巧妙融入其中。其语言精炼不失典雅,意象选取既富诗意又见性情,特别是“猿啼”“木兰舟”“明月”“乱流”等意象组合,构成哀婉凄清的整体格调。

启示:

这首诗体现出诗人贬谪途中面对现实苦境时的精神挣扎与文化寄托,既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如屈原)的仰慕,又折射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索。它启示我们,在身处逆境之时,仍可通过艺术、文化与历史的寄托,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越,也提醒我们理解文化传统中“悲秋”“怀古”的深层情感逻辑,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关于诗人:

Ma Dai

马戴(约803年 - 约876年),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马戴在唐朝的诗坛上虽然名气不如王维、李白等一流诗人,但他凭借深刻的诗作和个性鲜明的文学风格,逐渐获得了一定的文学地位。他的诗作清新简练,尤其擅长五律,展现了唐代文学风格中的独特气质。

Total
0
Shares
Prev
「列女操」孟郊
lie nv cao

「列女操」孟郊

「列女操」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 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 妾心井中水。 孟郊 赏析:

Next
「灞上秋居」马戴
ba shang qiu ju

「灞上秋居」马戴

「灞上秋居」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马戴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