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赏析:
这首诗是晚唐才女薛涛的咏物之作,借“酬人”之题,以“雨后玩竹”为契机,抒发她对竹子坚贞高洁品格的欣赏与自身情感的寄托。在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君子之德,诗人藉咏竹之词,寄托自我志节与人生感怀。
第一联:“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南方春雨绵绵,怎能再见那傲雪凌霜的竹影?
起句破题,以春雨引出对竹的观赏,继而以反问形式表达对竹子冬日风骨的赞赏,寄托诗人对坚贞品格的向往。
第二联:“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百花茂盛竞艳,唯有竹子依旧虚心自守。
描写竹子在百花丛中独具清高姿态,突出了其“虚心”“自持”的品格,赞美其坚贞不屈、自我克制的风骨。
第三联:“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曾伴竹林七贤纵酒,亦与舜妃挥泪共悲。
引用典故寄情:一是竹林七贤之高逸风流,二是娥皇女英之哀怨悲情,诗人借竹抒发自身身世感慨与人格志趣。
第四联:“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若到岁寒时节,君方知竹节苍翠而奇伟。
以君子识竹寄寓诗人对知己的赞扬与自我人格的肯定,结句点明主题,竹之品格在冬寒中更见风骨,象征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篇以竹为喻,写其外形之美与内在节操,融情入景,咏物写志。诗中既有对竹虚心自守、苍劲有节的歌咏,也有对自身命运的隐喻与寄托。薛涛以一个女诗人敏锐的感受力,把竹的高洁人格与自身心志相融合,在寄托中见性情,于用典中显自然。全诗意蕴深厚,格调高洁,情景交融,是晚唐咏物诗中的上乘之作。
写作特点:
- 用典得体,化而不露:诗中引“晋贤醉”“舜妃悲”两个竹相关的经典故事,自然贴切,与主题融合浑然一体。
-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借春雨、秋寒、翠竹等意象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由物写人,托物言志。
- 格调高雅,寄托深远:以竹之坚贞象征人格节操,展现诗人不随流俗、自持高洁的志趣。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精致的咏物诗,更是一曲品格之歌。诗人借竹咏志,寄托对坚贞、自律、虚怀若谷人格的追求,表达了对君子之道的礼赞。此诗启示我们:处身纷繁人世,当如竹之劲节,宁静致远,坚韧不拔,以虚心自持应对人生风雨,方显风骨本色。
关于诗人:
薛涛(约768 - 832年),唐代女诗人,陕西西安人。曾居浣花溪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薛涛辩慧工诗,许多诗作托物言志,表达了其追求清俊高洁的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