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chou cheng yan qiu ye ji shi jian zeng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韩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酬答友人之作,属和诗体裁。诗人因友人寄赠诗作,心有所感,便以秋夜景象为引,抒发因吟诵佳句而彻夜不眠的情感。全诗虽无深刻的哲理或沉重的情绪,但以其清新雅致的描写,流露出真挚的友情和细腻的感怀。

第一联:“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高高的竹席迎着秋风,最早感受到它的寒意;寂静的城池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
这一联描绘出清冷的秋夜景象。竹席感风,是因秋风来得早;空城显寂,是因月光清淡。寂静的环境中透出一丝寒意,既是对秋意渐浓的感知,也隐隐映衬着诗人心绪的落寞。

第二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星空下,一只孤雁掠过秋夜,千家万户传来捣衣声。
这一联以声衬静,通过“一雁”与“千家”的对比,既写出了秋夜的空寂,也展现出家家户户的生活气息。“一雁”孤飞,突显秋夜的凄凉;“砧杵声”响彻千家,折射出离人思归的深情。

第三联:“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看这时节,已是深秋夜阑;因心有所系,睡眠的时辰也被拖延。
这一联承接秋夜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心事重重、迟迟难眠的情绪。秋意已深,夜色已晚,而诗人却因惦念友人的情谊而久久未能入睡。

第四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一直吟诵着你赠予的佳作,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鸦声已起。
这一联将前面的铺垫引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诗句的赞赏和共鸣。诗人沉浸在吟咏佳句的愉悦中,竟忘却时间流逝,直至晨鸦啼鸣。

整体赏析:

全诗描绘了秋夜清冷寂静的氛围,并融入诗人因吟诵友人诗作而情思萦怀、彻夜不眠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秋夜景物的细腻刻画,也有对时序推移、心愿未了的感叹,情感真挚自然。特别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两句,意境开阔、情景交融,生动展现了月白风清、静谧清幽的秋夜之美。诗人将自然景象、个人情思与友人寄赠诗句巧妙融合,层次清晰,情感真切动人。

写作特点:

  1. 意境清幽,情景交融:诗中以竹席迎风、淡月空城、孤雁掠空、砧杵声声,营造出秋夜凄清而不失温情的氛围。
  2. 对比鲜明,烘托感情:以“空城”之静对“千家”之声,以“一雁”之孤对“千家”之众,突出诗人夜深未眠的孤寂与思绪。
  3. 情感真挚,婉转深沉:诗人因友人佳句而废寝忘食,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启示:

这首诗在清幽的秋夜景色中,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诗句的喜爱。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仅存在于日常的交往中,更体现在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慰藉。诗人借景抒情,将夜深人静时对友人佳句的反复吟诵化为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友情之中那份默默牵挂和深切共鸣的美好。

关于作者: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载(754年)韩翃中进士,曾在侯希逸幕府中从事,后在长安闲居十年。建中元年(780年),因诗作得到德宗赏识,被提拔为驾部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题材多为送别唱和。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Total
0
Shares
Prev
初生牛犊不怕虎

初生牛犊不怕虎

谚语释义: 比喻年轻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处:

Next
此地无银三百两
ci di wu yin san bai liang

此地无银三百两

谚语释义: 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要隐瞒的事情反而被暴露得更加彻底。 出处: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