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约公元766年,刘长卿因言语不慎而再次遭贬,赴任岳州途经长沙。长沙为西汉贾谊被贬之地,诗人夜晚独自探访贾谊故宅,感念古人遭遇与自身命运之相似,触景生情,遂写下此诗,寄托深沉哀思。
第一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贾谊三年被贬栖居于此,千古只留下楚地流客的哀伤。
诗人以贾谊的贬谪开篇,引出自己的谪居命运。“此”字点明长沙,“楚客悲”既写贾谊悲苦,也映照自身愁绪,一开篇便奠定沉郁哀怨的基调。
第二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秋草丛生,我独自探访贾宅,寒林寂寥,只见斜阳沉落。
描写贾宅荒废后的萧瑟景象,秋草、寒林、斜阳等意象渲染出冷落悲凉氛围,“独寻”“空见”透出诗人寂寞而失望的心境,令人动容。
第三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即使是明君汉文帝,对贾谊的恩遇也仍显浅薄;而湘水无情,又怎会知我此番凭吊之意?
以贾谊得不到重用为喻,含蓄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同时寄托无可奈何的深沉哀伤。诗人以古讽今,借古人命运反照自己的不幸,意蕴深远。
第四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江山寂寥,秋叶飘零,在这萧条时节,怎不怜君身陷天涯?
以荒村暮色、枯枝落叶作结,象征国家的衰微和个人命运的沉沦。“怜君”二字虽写古人,实则慨叹自身,情感哀婉含蓄,收束有力。
整体赏析:
此诗以贾谊宅为凭吊对象,抒发了诗人迁谪途中的深切感慨。诗人通过描写贾谊被贬长沙的经历,借古讽今,将自己在政治风波中屡遭贬谪的苦闷寄托于古人身上。整首诗层层铺陈,从故宅的冷清写到心境的悲怆,情景交融,哀而不怨,感人至深。通过对“秋草”“寒林”“湘水”等意象的反复渲染,使作品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悲凉色彩,也显出时代的动荡不安。
写作特点:
- 虚实结合,借古写今:诗人借贾谊被贬的史实抒发自己的苦闷,实则以古人写自己,情感深厚而含蓄。
- 景中寓情,意境苍凉:通过秋草、寒林、斜阳、湘水等景象营造出寂寥哀伤的氛围,情感与景象高度融合。
- 用典自然,讽而不露:引用贾谊、汉文帝、屈原典故,层层递进,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而不露痕迹,手法高妙。
- 语言典雅沉郁,富有音乐感:格律严谨,节奏平稳,声调中蕴含着隐忍和愤慨,令人感同身受。
启示:
此诗告诉我们,在面对挫折和沉沦时,诗人不只是哀叹命运,更以历史人物为镜,发出对时代、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和控诉。它不仅表达个体命运的无奈,也透露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执着与坚守。刘长卿以沉静、含蓄、深情的方式,展现了士人失意不改其志的精神风貌,给予后人无尽的感动与启迪。己。此诗情感深沉而悲凉,用语含蓄蕴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不平,使人潸然泪下。
关于诗人:
刘长卿(?-约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他的诗也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为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即是无人能超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