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chang sha guo jia yi zhai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

释义:

这是一首吊古诗,堪称唐诗七律的精品。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色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似的遭遇,使诗人感慨万千,从而有了此诗。

贾谊: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被贬出任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被重用,抑郁而死。

首联:“三年谪居”,只落得“万古”留悲,上写句意勾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的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流落在异地他乡怎不使诗人“悲”呢?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苦难生活。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更当时贾谊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空见”二字,写出了无可奈何的惆怅。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这是吊古人,怜自己。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十分高妙。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也写得很含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时光。楚国的屈原哪会想到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凭吊自己(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这两句,真切地刻画了诗人有苦不得诉的心境。

尾联的出句,勾画了一幅荒村日暮图。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吹过,黄叶纷纷飘落。这正是诗人所生活的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作品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对句的弦外之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诗人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进行的强烈控诉。

诗人有感而发,既悲怜古人,又悲怜自己。此诗情感深沉而悲凉,用语含蓄蕴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不平,使人潸然泪下。

关于诗人:

liu zhang qing

刘长卿(?-约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献县)人。少时读书嵩山中,后移家鄱阳(今江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进士及第。他的诗也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为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即是无人能超越的意思。

Total
0
Shares
Prev
张九龄
zhang jiu ling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被张说誉为“后出词人之冠”。武则天长安二年(702)进士,调校书郎,又以登道侔伊

Next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zi xia kou zhi ying wu zhou xi wang yue yang ji yuan zhong cheng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 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 独戍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