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赏析:
公元838年,李商隐考中进士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却因朋党之争而落选,心情失落,回到泾源。时值春日,他登上泾源安定城楼,远望四周景色,抒发了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对谗佞小人的鄙夷以及对自身理想与抱负的坚守。这首诗展现了青年时期的李商隐心怀远大志向,同时又不为眼前得失所困的精神世界。
第一联: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高大而延绵的城墙上矗立着百尺高楼,绿杨树的枝丫外,是一片开阔的沙洲。)
首联描写登楼所见的辽远景象,借助高楼和汀洲的意象,营造出开阔的视觉效果。诗人以“迢递”突出了城楼的高远,渲染出登高望远的胸襟,为下文抒发豪情壮志铺垫情感基调。
第二联: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贾谊年轻时空有才华却徒然垂泪,王粲在春日依旧远行漂泊。 )
诗人以贾谊和王粲两位古人为喻,将自己的处境与他们相提并论。贾谊因不得重用而哀叹,王粲流离异乡而远游,二人形象既衬托了诗人的失意,又传达出对才学未能施展的无奈之情。
第三联: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我终究会带着满头白发归隐江湖,但仍希望在此之前翻转天地、成就伟业。)
此联表达了诗人兼具归隐江湖与立功立业的志趣,表面看似矛盾,实则互为补充。诗人向往悠然的归隐生活,但更希望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实现这一愿望,展现了既恬淡又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联: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没想到有人会将腐鼠般的琐事当作美味,竟对高洁的鹓雏百般猜忌。)
尾联借用庄子的寓言,讽刺小人将卑微的利益视为珍宝,同时揭示世俗中对贤才的无端猜忌和打压。诗人以庄子比喻自己,以鹓雏之清高表达对庸俗世人的不屑,同时表明自己坦荡无私的心境。
写作特点:
- 景情交融:通过登楼远眺的景象引发情感,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巧妙结合,渲染诗意。
- 典故运用得当:诗中引用贾谊、王粲及庄子等典故,贴切表达诗人的志趣、遭遇与心境,深化主题。
- 对比与讽喻:以贾谊和王粲的失意对比诗人的处境,借庄子故事讽刺谗佞小人,思想深刻。
- 语言凝练:诗句简短却含意深远,炼字工整,蕴含丰富的思想与情感。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抒怀的形式贯穿全篇,既有辽远的景色,又有深沉的情感。前两联借景抒怀,通过对贾谊和王粲的比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的远大志向,虽身处困境,却仍然坚守理想,同时对庸俗之人的讽刺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高洁。全诗情感层次递进,从忧愤到坚定,最后归于清峻旷达,充分展现了李商隐青年时期的不凡胸怀。
启示:
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李商隐面对挫折时的自省与超然,更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远大志向。在人生的旅途中,即使遭遇挫折,也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与胸怀,像诗人那样,始终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
关于作者:
李商隐(813 - 858),字义山,晚唐大家,擅骈文,尤工诗。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人。少年时,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所谓“浙水东西,半纪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