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

mu bu shi ding

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成语起源:

后晋·刘昫《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典故: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部下有两个“从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大队兵马,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字……”这话明摆着是侮辱士兵,讥笑他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貌似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从中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由于“丁”字是很简单、很容易认识的一个字,如果连“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极低的了。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近义成语:

  • 胸无点墨
Total
0
Shar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ev
好大喜功
hao da xi gong

好大喜功

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现在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或爱出风头。 好大喜功hào dà xǐ gōng 成语起源:

Next
打草惊蛇
da cao jing she

打草惊蛇

打在草上,却惊动了藏在草丛中的蛇,现在常常用来比喻做事不密而惊动对方,使对方有了警觉,预为防范。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起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