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玉奁收起新妆了」
周邦彦
玉奁收起新妆了。鬓畔斜枝红袅袅。
浅颦轻笑百般宜,试著春衫犹更好。
裁金簇翠天机巧。不称野人簪破帽。
满头聊插片时狂,顿减十年尘土貌。
赏析:
这首《玉楼春·玉奁收起新妆了》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题属“大石调”,属于其音乐性较强的一类慢词。周邦彦工于音律,擅长描绘细腻场景与人物情态。本词通过春日女性梳妆打扮的画面,映衬春天的生动活力,也体现了女性对自身美丽的自信与欣赏。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风格成熟,展现了周邦彦典型的词风:精致、优雅而略带感伤。
第一段:“玉奁收起新妆了。鬓畔斜枝红袅袅。”
化妆盒已经合上,新妆已成;鬓角斜插的红花枝轻轻摇曳,妩媚动人。
词人以“玉奁”引入,象征女性的妆容已成,转而刻画鬓边花枝,给人一种静中有动、柔美轻巧之感,开启全词柔媚的氛围。
第二段:“浅颦轻笑百般宜,试著春衫犹更好。”
轻轻皱眉、微微一笑皆是风情;一试春日新衫,更显姿态妍美。
描写女子在新妆之后试穿春衫,自然流露的神情与姿态皆为动人,展现了女性对自身美的欣喜与从容。
第三段:“裁金簇翠天机巧。不称野人簪破帽。”
饰品金翠交辉,织作精巧如天工;这等华饰,绝非乡野粗人之所配。
这一段由外而内,转入女子饰物的精致华贵,突显她身份与品位,也通过对比强调出其高洁与不凡。
第四段:“满头聊插片时狂,顿减十年尘土貌。”
满头插满饰品,一时兴起略显张扬,却顿时减去十年尘俗气,焕发青春容貌。
最后点出女子自信展现美丽的瞬间状态,虽带“片时狂”之意,却并不贬义,反而流露出一种打破束缚、超然尘俗的明朗美感。
整体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一位女子春日梳妆打扮的描绘,展现了人物由静到动的美感呈现过程。起句点出“新妆已了”,引人入胜,随即将视线转向鬓畔斜枝之妩媚,再至浅颦轻笑、试穿春衫,层层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视觉与情感画面。
中段两句则集中笔力描写饰物之贵重与华美,进一步凸显人物所处的环境与气质。结尾处以“片时狂”带入一丝轻狂之感,但非贬意,而是对青春、自信的肯定。这种状态使她仿佛挣脱时间的桎梏,“顿减十年尘土貌”,焕发出脱俗之美。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情致柔婉中不失个性张扬,展现出周邦彦在细腻词境构建中的独到之处。
写作特点:
- 描写细腻,层次清晰:从妆容、神态、服饰、饰物到最终的神采焕发,步步推进,构图完整。
- 语言工致而自然:词中如“鬓畔斜枝红袅袅”、“试著春衫犹更好”,用语流畅、意象柔美,既有画面感,又富于韵律。
- 情感内敛而富动感:以春日为背景,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与自信,却未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动作与状态侧面传达,含蓄而动人。
- 运用对比增强美感:“不称野人簪破帽”一句,以反衬突出饰物之珍贵、女子之高贵。
启示:
这首词在描绘女性妆容之美的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对于自我形象的欣赏与掌控,表达了一种对青春与美的自信态度。在当代看来,它不仅是宋代审美趣味的体现,也可看作对女性自我意识的一种肯定。词人笔下的“浅颦轻笑”、“顿减十年尘土貌”,既是视觉的写照,更是精神的外化,提醒我们应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美、展现美,拥有面对时光从容自若的心态。
关于诗人:
周邦彦(1056 - 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婉约词集大成者。元丰初为太学生,后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其词富艳精工,《清真集》存词180余首,《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开创"沉思前事"的铺叙手法;《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景如画。创制新调数十种,格律严谨,被奉为"词家之冠",陈廷焯称其"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诗作《汴都赋》宏丽铺陈,曾受神宗赏识。影响南宋姜夔、吴文英等大家,为格律词派开山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