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二首 · 其一」
司空曙
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时期,大约在公元750年前后,当时正值大唐盛世,政治清明、文化昌盛。诗人司空曙当时游历长安,目睹长安雪景盛况,感于眼前之美,亦寄托内心情思,作下此诗。彼时的司空曙虽身居京畿,却仕途起伏,既有荣耀也尝贬谪之苦。他在诗中描写壮丽雪景的同时,也寓含对盛世气象的赞叹与对自我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描绘的是乐游原一带的雪后景色,格调高远,意象清朗,展现了诗人高洁澄明的审美理想。
第一联:“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在乐游原春日游苑远望雪景,鹅毛大雪飞舞如絮;宫殿繁复宛如天上星辰,树木密布纤细如笔毫。
起联即以“鹅毛”形容大雪纷飞,铺陈一派银装素裹之境。以“星”喻宫殿,以“毫”状树木,既写实又夸饰,极言皇家园林的宏丽与细腻。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将漫天雪景与人间华观融合,气象非凡。
第二联:“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
广阔的原野被渭水横贯其间,晨光洒落,五陵的山冈之上初见旭日。
这一联将视角从近景推向远方,渭水静流、雪野漫漫,五陵在晨曦中显露出轮廓,阳光与雪辉交相映照,既写景之动静,也映出人心中的生机与期待。“太阳初出”,更有拨云见日、希望将至的象征意味。
整体赏析
全诗以壮阔的视角描写长安雪景之美。乐游春苑本是皇家游赏之地,诗人选取此地为起点,点出空间的尊贵与视觉的广阔。前联描绘雪落宫苑、宫阙林木的壮丽景象,后联则由苑中望向远方,渭水与五陵构成一幅恢弘雪景长卷。诗人不仅仅止于描写自然风物,更于“太阳初出”中注入温暖与希望,似寓意人生终将迎来光明时刻。通篇语言清丽、意象恢弘,风格雅正,展现了盛唐气象与诗人豁达襟怀。
写作特点:
- 空间感强,意境开阔:诗中从近至远,宫苑、树木、渭水、五陵依次展开,构图层次分明,展现出极强的空间纵深感与视觉冲击力。
- 比喻贴切,语言典雅:“宫殿如星”“树似毫”等比喻典雅新巧,富有文人笔意,增强了画面感与艺术感染力。
- 借景寓情,格调高远:虽为写雪,却无萧瑟之气,反见壮丽生动,并以“太阳初出”寄寓希望和温暖,体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在身处风雪之中时,仍不忘仰望晨曦,心怀光明。诗人通过雪景之美与皇苑的宏伟构筑,传递出对盛世安宁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盼。当代读者亦可从中体悟,即便人生如雪落苍茫,内心依然可以有光明不灭的太阳升起。
关于诗人:
司空曙(约720 - 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进士及第,历任洛阳主簿、左拾遗等职。其诗多写羁旅愁思与山林闲趣,《全唐诗》存诗170余首。《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以疏淡笔墨绘闲适生活;《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则通过萧瑟景物抒写别情。诗风清幽冷寂,工于五律,与卢纶齐名,辛文房称其"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在大历诗坛的清冷风格中颇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