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雪​​」司空曙

song xia xue

「松下雪」
不随晴野尽,独向深松积。
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司空曙

赏析:

《松下雪》是欧阳修在晚年时期所作的小诗,风格清淡疏朗,寄情于自然景物。此时的欧阳修历经仕宦沉浮,政治失意之后选择退隐山林,寄情山水以求内心的清净。诗题“松下雪”,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幽静,也映射出诗人自身宁静淡泊的心境。这首诗可能作于他晚年隐居颍州或颖阳之时,是其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其超然脱俗心境的体现。

第一联:“不随晴野尽,独向深松积。”
大雪没有随着晴朗天气而在原野上消融,反而独自静静地积聚在幽深的松林之下。
此联起笔即见幽静深邃之意。“不随晴野尽”写雪在空旷之地已融,而松下之雪却依旧堆积,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独守一方的孤清感,也暗含了诗人自喻之意:我虽处俗世晴朗之境,却仍愿独守清冷之地。

第二联:“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夕阳斜照,映入雪光的寒意中,这份清寒更能伴我度过寂静幽深的时光。
此联景中寓情,借“落照”“寒光”交织的清冷画面,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高与宁静。“偏能”表达出诗人对这份幽寂环境的偏爱,字里行间透出与世无争的闲适,也映现了高洁孤傲的品格。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小诗,全诗寥寥二十字,却意境高远,情思深幽。诗人通过对“松下雪”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构建出一个寒光清寂、远离尘嚣的空间。“不随”“独向”“偏能”等措辞,赋予了自然以人格,也将诗人的人格与自然合一。雪不融于晴地,独积于松下,如人不随俗流,自守清贞;落照映寒光,又寓温中有冷、静中有情之意。整首诗意境如画,富有哲理,反映出欧阳修晚年寄情山水、恬淡自处的思想境界。

写作特点:

此诗以清简之笔写出极高之意,短短两联,构造出静谧幽深的空间感,形成视觉、感官与情感的多重叠合。诗人擅长寓理于物、借景抒怀,不直接言志,却通过“松下之雪”的冷清与坚守,传达了孤洁自持、不逐流俗的心志。语言自然朴素而富含哲思,“不随”“独向”“偏能”三处句法的转折,使情感在平静中波动,富于张力,展现了宋代诗人常见的理趣与韵味。

启示:

真正高洁的人格如深松之雪,不随环境改变自己的本色,宁静、坚定、不喧嚣。在人世喧扰纷繁的背景下,能守住一份清寒、一份幽寂,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与境界。它还教我们,文学创作不必辞藻繁复,关键在于意境与心境的深契;以景写情、借物言志,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关于诗人:

Sikong Shu

司空曙(约720 - 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进士及第,历任洛阳主簿、左拾遗等职。其诗多写羁旅愁思与山林闲趣,《全唐诗》存诗170余首。《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以疏淡笔墨绘闲适生活;《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则通过萧瑟景物抒写别情。诗风清幽冷寂,工于五律,与卢纶齐名,辛文房称其"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在大历诗坛的清冷风格中颇具代表性。

Total
0
Shares
Prev
「独游寄卫长林」司空曙
du you ji wei chang lin

「独游寄卫长林」司空曙

「独游寄卫长林」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身外唯须醉,人间尽是愁。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 司空曙 赏析:

Next
「塞下曲」司空曙
sai xia qu · sikong shu

「塞下曲」司空曙

「塞下曲」寒柳接胡桑,军门向大荒。幕营随月魄,兵气长星芒。横吹催春酒,重裘隔夜霜。冰开不防虏,青草满辽阳。 司空曙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