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 数家茅屋闲临水」王安石

pu sa man · shu jia mao wu xian lin shui

「菩萨蛮 · 数家茅屋闲临水」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王安石

赏析:

这首词作于王安石晚年退隐江宁半山草堂期间,是他仕途退避、闲居自适生活的真实写照。《能改斋漫录》记载此词为集句之作,但王安石巧妙剪裁前人诗句,使之自然贴切,宛若己出。词中描写的是半山水港、小桥茅舍、疏影黄莺的淡远景致,体现他从政转向隐居后心境的变化:不再激昂慷慨,而多清丽沉静,表现出一种故作超脱却又感慨深沉的情怀。

第一段:“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
几户人家的茅屋静静坐落在水边,我身穿轻便单衫、头戴小帽,在垂柳深处徜徉。
这两句用极简笔触描绘出词人退隐后的居住环境和装束,质朴、简淡、安静。“闲临水”突出环境之闲适,“垂杨里”写出春景之柔媚。“单衫短帽”之语也透露出词人已不复昔日朝堂之威仪,反而甘之如饴,享受这种半山野老的生活情趣。

第二段:“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今春所开的花,仿佛还是去年那一抹嫣红,一夜春风将它们吹开。
表面写景,实则寄情。花依旧开,人已白头。词人从春花盛开中感到时间轮回、物是人非之感,“去年红”暗含“年年红而人非去年人”,是对岁月、壮志、身世的感喟。“一夜风”虽轻,却牵动词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寓含着春来乍至的惊喜,也隐隐透出时光的仓促。

第三段:“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一弯新月低垂在树梢,我午后小酣,酒醒已近傍晚。
“新月偃”描绘静谧夜景,也暗含一种清冷、静寂的心绪。“午醉醒来晚”表面是闲逸,但其中包含了词人“醉中忘世”的情态,似乎是在逃避现实。虽说放达洒脱,实则“醒来”之后,心中更添几分孤寂与落寞。

第四段:“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什么最能拨动心弦?是黄鹂几声清啼。
自问自答,语气宛转而意味深长。黄鹂的叫声成为词人情感触发的引子,仿佛是内心隐秘世界的出口。“黄鹂三两声”虽轻,却穿透寂寥时光,像是尘世之音,也似慰藉之音。它既是自然的回响,也是精神世界中不肯消散的执念。

整体赏析:

这首词写王安石隐居后的闲适生活和心灵波澜,表面是写“闲”,写“醉”,写“月”,写“黄鹂”,构成一幅轻淡闲雅、动静相生的山居春景图。但细读之下,词人对人生经历、政治沉浮、年华老去的种种感慨与郁结又层层透出,点染其间。

他远离庙堂,却并未真正与现实隔绝。他虽“闲临水”,却仍关情于黄鹂之声;他虽“醉醒来晚”,却未真醉于红尘之外。这种“似放达而非真放达”“似悠闲而含忧情”的笔调,使全词在清新淡远中见沉郁,极具后期王安石词风的特征。

写作特点:

  • 集句成词,自然贴切
    此词虽为集句之作,但王安石融合得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真正做到“使前人之语为我所用”,体现他驾驭语言与意境的高超技巧。
  • 情景交融,曲中寓直
    全词景中含情,虽写“花”“风”“月”“黄鹂”,但句句皆托物寓意,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晚年自适而不失感慨的人生态度。
  • 风格清俊,语意深远
    语言浅近自然,不事雕饰,却余韵悠长,清中有骨、婉中藏志,展现出王安石词风中素洁平易而又内涵深沉的一面。

启示:

这首词告诉我们,真正的“归隐”不只是肉体离开权力场,而是内心的一种自省和选择。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波折后,王安石以这首词呈现了一个政治家在山林间的自适与沉思。他没有彻底忘怀理想,也未沉湎于旧梦,而是以诗词化解心中的忧愤,以自然重建精神的秩序。这首词提醒我们,在困顿中仍需自持,于闲淡中也不失内涵,才是成熟的生命境界。

关于诗人:

Wang Anshi

王安石(1021 - 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作为"熙宁变法"的核心人物,其文学创作同样彰显改革家的锐气与哲思。文章如《答司马谏议书》锋芒毕露,政论《读孟尝君传》以八十八字颠覆传统史观。诗歌尤见功力,早年《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尽显壮志,晚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更是宋诗炼字典范。即便在词作中,《桂枝香》的怀古苍茫亦开苏辛先声。朱熹虽政见相左,仍叹服"荆公绝句妙天下",其《临川集》千余篇诗文,堪称北宋士大夫精神的巅峰写照。

Total
0
Shares
Prev
「菩萨蛮 · 海棠乱发皆临水」王安石
pu sa man · hai tang luan fa jie lin shui

「菩萨蛮 · 海棠乱发皆临水」王安石

「菩萨蛮 · 海棠乱发皆临水」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王安石 赏析:

Next
「千秋岁引 · 秋景」王安石
qian qiu sui yin · qiu jing

「千秋岁引 · 秋景」王安石

「千秋岁引 · 秋景」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