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球乐 · 年少王孙有俊才」
冯延巳
年少王孙有俊才,登高欢醉夜忘回。
歌阑赏尽珊瑚树,情厚重斟琥珀杯。
但愿千千岁,金菊年年秋解开。
赏析:
这首词作于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彼时冯延巳三度拜相,位极人臣,亦是文坛领袖,南唐国力尚盛,金陵城中士大夫频繁举办盛大夜宴。本词描写的是一场宴饮之乐,词中提到的“登高”“琥珀杯”“珊瑚树”等,不仅体现南唐王公贵族的生活风貌,也反映出词人对人情、友情与世态的深刻观察与赞赏之情。在奢华之景中寄寓深挚之情,是冯词一以贯之的风格之一。
上阕:“年少王孙有俊才,登高欢醉夜忘回。”
那位年少的贵族子弟风流俊逸,才情出众。他登高远望,欢饮沉醉,尽兴至深夜也舍不得离开。
词开篇便塑造出宴饮主人“年少俊才”的形象,一句“登高欢醉夜忘回”,通过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将其洒脱畅快、才情飞扬的神采展露无遗。“登高”不仅指物理上的高处,亦有心境昂扬之意;“夜忘回”更写出醉后流连、盛情难却之感,为整首词定下了欢快热烈的基调。
“歌阑赏尽珊瑚树,情厚重斟琥珀杯。”
歌声渐歇,珍宝“珊瑚树”已欣赏完毕,宾主情谊深厚,主人又满斟琥珀杯中美酒相劝。
这里从音乐与器物转入细节描写。“歌阑”意味着宴会渐入后段,气氛稍缓;“赏尽珊瑚树”写出贵族夜宴中以稀世珍宝供宾赏玩之风气。“重斟琥珀杯”点明物质与情感的双重丰盛,“重”字见情深,斟酒不仅是待客礼节,更是表达情义的具体方式。
这一阕写景写人,铺陈的是宴集的外在热烈与富贵气象:人物俊朗、场景奢华、情绪高涨,奠定了词作欢饮流连、宾主尽欢的主旨。
下阕:“但愿千千岁,金菊年年秋解开。”
只愿这欢聚的时光千年万载,愿金菊年年在秋天盛开,美酒常开,友情长存。
这一阕情感愈加集中深厚。“但愿千千岁”句式仿佛古代祝寿祝酒之辞,表达宾主双方对情谊长久、时光不老的希冀。“金菊年年秋解开”则以“菊”喻情,因菊花凌寒不凋、花期于秋,常被寄寓坚贞与长久之意。此句亦可能暗合宴会的时节(重阳时近),诗意与现实相互照映。
下阕由宴饮场面转入内心祝愿,风格由热烈转为沉静,词人借“金菊”“千岁”等意象,表达对友情、青春与美好生活的永续祈愿,收束温婉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整体赏析:
这首小令虽篇幅短小,却气韵连贯、层层递进,呈现出南唐士族宴饮的繁华场景和情感深度。词人从描写宴席主人俊朗才情写起,过渡到场景转化、物象描写,再以感情深化和祝愿收束,结构完整,情绪饱满。
语言上,本词融合了华美与自然的风格。既有“俊才”“欢醉”等俊逸词语,也有“珊瑚树”“琥珀杯”这样的富丽意象,但整体却并不流于浮艳。相反,词人以恰到好处的节奏与情感推进,使宴饮之景亦具文人情思、士族精神。
此外,词中“情厚重斟”与“金菊年年开”的描写,超越了单纯的宴饮描写,更表达出对友情的珍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许正因为这一份真挚,使此词在历代词坛都广为称颂。
写作特点:
- 富丽的意象:使用“珊瑚树”“琥珀杯”等珍物,不仅描绘场景奢华,也具有象征意义,突出贵族生活特色。
- “人-景-物-情”的结构推进:从人物描写到场景设定,再到物件细节,最后情感升华,结构层次分明。
- 宴饮即抒情:词中所描写的宴饮,不只是物质场景的再现,更是情谊、情怀与志趣的外化。
- 语言节奏轻快:词句短促明快,意象紧凑鲜明,具有浓郁的口语美与歌唱性。
- 祝酒词式收尾:末尾祝愿句含蓄寄情,具有“诗中有酒,酒中见情”的艺术风格。
启示:
冯延巳这首作品虽写的是宴饮之欢、贵族之乐,但在纸醉金迷的表象之下,蕴含着他对青春、友情与人生时光的深刻体悟。词中对“年少俊才”“登高欢醉”的描绘,不只是对人物风采的赞美,更隐含着对人生盛时的珍惜与感怀;而结尾“但愿千千岁,金菊年年秋解开”的祝颂,实则传递出一种超越时光、渴望美好永续的普遍情怀。
在人生高光时刻,尽情去热爱、去分享、去歌唱是有价值的;但更值得珍惜的,是在浮华背后依然怀抱真情厚谊、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深切联系。当欢聚终将散去,当灯火终将熄灭,那些温情的斟酌与深情的祝愿,才是可以留存在心中的永恒之物。同时,词人以极致的语言美与节奏感,将奢华生活艺术化地表达出来,也启发我们,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情感之间,仍可通过艺术和诗意找到一种和谐、温润的平衡方式。这种审美转化的能力,正是文人词家穿越千年仍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关于诗人:
冯延巳(903 - 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南唐著名词人。仕南唐至左仆射同平章事,深得中主李璟信任。其词在花间词风基础上另辟新境,《阳春集》存词112首(一说含他人作品),《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以回环往复的笔法写缠绵情思;《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更获李璟击节叹赏。王国维评其"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将士大夫的深沉情感注入艳科小词,刘熙载称"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直接影响晏殊、欧阳修等大家,在词史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转型中居关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