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娼楼节怨」刘方平

ni chang lou jie yuan

「拟娼楼节怨」
上苑离离莺度,昆明幂幂蒲生。
时光春华可惜,何须对镜含情。

刘方平

赏析:

这是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作品。题中的“娼楼节”并非真实节日,而是拟想出来的场景:以歌伎、倡楼女子的身份代言,表达闺阁中因时光流逝、青春易老而生的怨怅。刘方平生活在唐代盛转衰的时期,士人多怀忧思,他常借代言体作品抒写女性视角,以寓托自身的感慨。这首诗表面写宫苑春景和女子的情怀,实则寄寓对年华易逝与人生虚度的深切忧思。

第一联:“上苑离离莺度,昆明幂幂蒲生。”
皇家苑囿里,黄莺翩飞穿梭;昆明池畔,蒲草渐次繁生。
这一联写景:用“上苑”“昆明”点明环境皆为皇宫内苑和皇家池塘,富丽华美,却渲染出一种寂寥氛围。“离离”写莺鸟翩飞之频繁,“幂幂”写蒲草渐盛之茂密,既有春意盎然的景象,又暗含时序推移、年华渐深的意味。

第二联:“时光春华可惜,何须对镜含情。”
时光和春光都那么可惜,为何还要对着镜子自怜、自伤?
这一联由景入情,直抒胸臆。诗人借女子口吻感叹:美好春华与青春年华一样短暂,若只是沉湎于对镜自怜,岂非虚耗?含情而照的姿态既写女性对青春易逝的怨意,又暗含诗人自身的慨叹。

整体赏析:

这首诗虽为代言体,却寓托深远。开篇以“莺度”“蒲生”写春日盛景,看似繁华,实则蕴含盛极将衰的无常意味;后半则以“对镜含情”直指人物心境,形成由景入情的自然过渡。诗中“春华”既是自然春景,也是青春之喻,借女子的口吻表露青春易逝、年华虚掷的怨叹。这种情绪并非单纯的闺怨,而是映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际遇的普遍忧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却意蕴丰厚:四句二十字,既写春景繁丽,又寓年华易老;既表现女性自怨之情,也寄托文人身世之慨。

写作特点:

  • 以代言体写作,寓托深远
    借闺阁女子之口,表达青春易逝、人生虚耗的慨叹,具有移情作用。
  • 景与情自然过渡
    先写苑中春景,再转入对镜含情,景为情起,情因景生。
  • 语言简洁凝练
    全诗二十字,词句朴素却层层递进,寓意深长。
  • 象征手法含蓄
    春华比喻青春,镜子映照自我,寓情于物,情景交融。

启示:

这首诗提醒我们:人生的美好年华和自然春光一样短暂易逝。倘若沉湎于自怜自伤,只会虚度时光;唯有把握当下,珍惜流年,才能不负春光、不负青春。从诗人托物言志的手法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即便是代言体小诗,依然能寄寓深刻的人生哲思。

关于诗人:

Liu Fangping

刘方平(约742 - 约785),字方平,河南洛阳人。盛唐至中唐之际的隐逸诗人、画家,以其清丽婉约、善写闺怨与月夜的诗风独树一帜。虽存诗仅二十六首于《全唐诗》,却凭《月夜》《春怨》等作跻身唐诗经典殿堂,被誉为“盛唐之清音,中唐之先声”。其诗融齐梁清丽与禅宗空寂于一炉,对后世婉约词风及日本王朝女流文学皆有深远影响。

Total
0
Shares
Prev
「相和歌辞 · 婕妤怨」刘方平
xiang he ge ci · jie yu yuan

「相和歌辞 · 婕妤怨」刘方平

「相和歌辞 · 婕妤怨」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人愁在长信,萤出向昭阳。露裛红兰死,秋凋碧树伤。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刘方平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