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赠美人」
李白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漫游时期的作品,生动记录了唐代都城生活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浪漫瞬间。它所描绘的并非深宫怨女或乡野村姑,而是长安或洛阳街头,贵族青年男女间一次大胆而优雅的邂逅,充满了盛唐时代特有的自信、开放与青春气息。五陵指的是汉代京城长安附近的五个皇家陵园,居住在此地的子弟多为富贵公子,恣意游乐。李白以轻快流畅的笔调,生动刻画了一次浪漫的邂逅,展现了盛唐时期游侠子弟的风姿与豪放不羁的爱情观。诗中借助骏马、美人、红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富有动感和戏剧性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份青春的热烈与奔放。
第一联:“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我)骑着骏马,意气风发地踏过满地落花;垂下的马鞭,不经意间轻轻拂过(你的)仙家云车。
此联以男主角的视角展开,仅用十四个字便塑造出一个风流倜傥的“五陵年少”形象。“骏马骄行”是身份与气质的彰显;“踏落花”则点明了时间(暮春)与场景的优美。而“垂鞭直拂”是神来之笔,这个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小动作,是试探,也是搭讪,充满了挑逗的意味与俏皮的风情,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第二联:“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车中的美人报以嫣然一笑,纤手掀开珠帘;遥遥指向远处那一角红楼,说道:“那便是我的家。”
此联转向女主角的回应,其从容与大胆,与男主角的洒脱相得益彰。“一笑褰珠箔”,五个字写尽了女子的落落大方与聪慧默契,她领会了男子的用意,并以行动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而“遥指红楼”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没有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这一指,是身份的表明,是邀约的暗示,更是盛唐女性在特定场合下所能展现的罕见主动与风情,将一场街头邂逅瞬间升华为一幕充满无限可能的浪漫戏剧。
整体赏析: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极高的戏剧性与完美的留白。它截取了爱情故事中最富包孕性的“开端”瞬间,如同一部微电影的精彩开场:有英俊的男主角(骏马骄行的游侠),有美丽的女主角(珠箔后的美人),有富有张力的相遇(鞭拂云车),更有充满遐想的结局(遥指红楼)。诗人以镜头般的语言,先给男主角一个潇洒的特写,再切换至女主角迷人的反应,最终定格在“红楼”这一充满象征意义的远景上,故事戛然而止。它不写后续的相会与情感发展,而是将所有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使得这片刻的邂逅因其不完整性而更具永恒的艺术魅力,完美诠释了何为“言有尽而意无穷”。
写作特点:
- 动作刻画的叙事功能:全诗通过一系列精准的动作(“踏”、“拂”、“笑”、“褰”、“指”)来推进情节、塑造人物、传达情感,达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 意象的象征与衬托:“骏马”与“五云车”衬托出双方高贵的身份;“落花”既点明时令,也渲染了浪漫氛围;“红楼”则是富贵与温柔乡的经典象征,共同构建了一个华美旖旎的诗意世界。
- 视角的自然转换:诗歌前两句从男性视角写出,后两句自然切换到女性视角,完整地呈现了邂逅的双方互动,使得画面立体,情节完整。
- 贵族气韵与民歌风味的结合:题材和人物带有鲜明的贵族色彩,但其明快的节奏、生动的情节和含蓄的表达,又汲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清新之风。
启示: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健康而明媚的两性关系模式:基于平等与尊重的相互吸引,以及充满智慧与风情的勇敢表达。无论是男子的风流而不轻浮,还是女子的回应大方而不失矜持,都体现了一种高度文明的社会交往中所应有的风度。它启示我们,真挚的情感萌发,往往源于一次勇敢而不失优雅的尝试,以及一个懂得并尊重对方心意的默契回应。在当代社会,这种始于风姿、合于风度的交往艺术,依然是一种值得欣赏和追求的美好境界。
关于诗人: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