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融上人兰若」綦毋潜

guo rong shang ren lan ruo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綦毋潜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綦毋潜在游历山中、拜访融上人时所作。融上人是诗人友人,居住在深山兰若(佛门清修之所)。诗人上山探访,不遇其人,却因沿途景色幽美、气息清寂而流连忘返。此诗便是在访友不遇、徘徊山间的过程中即景而发,通过短短四句,巧妙地勾勒出山寺的静谧氛围与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

第一联:“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山头的禅室外挂着僧衣,窗外无人,只有溪边的鸟儿自在飞翔。
首联以极简的笔触交代背景与人物——“挂僧衣”既点明此处是佛门之所,也暗示主人不在;“窗外无人”衬托环境的幽静;“溪鸟飞”将动态与声音引入,为画面添上生机。此处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让山中清寂更显真切。

第二联:“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黄昏时分,我半途行走在下山的路上,忽然听见悠长的钟声与青翠的山色相连。
次联承接访友不遇后的行程。“半在下山路”透露出诗人已在山寺周边流连多时;“却听”一转,带出意外的感官体验——山间暮色里,悠扬的晚钟声在青翠的山岚间回荡不绝。“连翠微”以视觉和听觉的交融,把静谧与灵动巧妙地统一在一幅暮色禅境中。

整体赏析:

这首作品以访友不遇为契机,通过对山寺、溪鸟、黄昏、钟声的描写,呈现出深山兰若的清幽与诗人心境的闲适。全诗景物虽不繁,但动静、远近、声色交织,构成了一幅淡雅幽远的山中暮景图。首联由物入景,以僧衣、鸟飞暗寓诗人心境的安然与释然;次联则由景生情,晚钟与翠岚相连,既是实景写照,也是诗人精神与自然相契的写意之笔。作品体现出綦毋潜山水诗的简洁淡雅之美,寥寥数笔却有余味无穷。

写作特点:

  1. 以简取胜:四句二十八字,无一赘笔,寥寥几景便铺开意境。
  2. 动静相生:溪鸟飞、钟声荡与幽静禅室、暮色山岚相互映衬。
  3. 声色交融:末句将听觉与视觉融合,以“连”字贯通钟声与翠色,境界更显空灵。
  4. 情景交汇:访友不遇的遗憾化为对山中清景的欣赏,情绪由失落转为恬淡。

启示:

这首诗提醒人们,生活中很多“未能如愿”的时刻,也可能成为收获意外之美的契机。诗人因访友不遇,反而得以细细品味山林的幽静与晚钟的空灵,这是一种从容与转念的智慧。作品所传递的,也是山水诗的精神内核——在自然之美中,放下执念,获得心境的平和与超脱。

关于诗人:

Qiwu Qian

綦毋潜(QíWú Qián 692年 - 约755年),字孝通,号烟波钓徒,虔州(今江西赣州)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曾任右拾遗、著作郎等职,后归隐江南。其诗以描写隐逸生活和自然山水见长,风格清幽淡远,与王维、孟浩然等交游唱和。《全唐诗》收录其诗26首,代表作《春泛若耶溪》中"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等句,以空灵笔法勾勒出江南月夜的静谧之美。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诗"善写方外之情,趣远心静",在盛唐山水诗派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禅意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Total
0
Shares
Prev
「满公房」綦毋潜
man gong fang

「满公房」綦毋潜

「满公房」世界莲花藏,行人香火缘。灯王照不尽,中夜寂相传。 綦毋潜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