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赏析:
这首诗是陆龟蒙酬答友人皮日休(字袭美)之作。皮日休因病闭门,无法与陆龟蒙相约春日雅集,于是寄诗见意。陆龟蒙素与皮日休情谊甚笃,二人常唱和往还,同被称为“皮陆”。本诗借和答之名,既有对友人病情的慰问与鼓励,也流露出二人志趣相投、同处困境的深厚友情。诗中既含对春光辜负的惋惜,也寄托着隐士式的旷达情怀。
第一联:“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虽说错过了在春城对饮痛快的约会,你却放下帷幕潜心治学,裁剪旧诗,却还未来得及写新诗。
这里点出友人因病闭门,未能赴约。既有惋惜,又有宽慰之意。一个“失”字写出了春游聚饮之乐的缺憾;“未裁诗”则寄寓诗友间唱和未能实现的遗憾。
第二联:“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吟咏之时,仿佛郢岸芳蕙满地;心神所向,又欲去商山采摘灵芝。
以芳蕙与灵芝比喻诗篇与德行。既是对皮日休才华的赞许,又寓意他虽因病不能出游,心灵却仍然向往高洁的诗境与美景。
第三联:“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野鹤安栖于宽阔的笼中仍可舒展羽翼,山僧虽贫,饭食自有别样的方式。
用鹤与僧的形象自况与劝慰。前句写闲适自守,后句写清贫自乐。寄意即便因病闭门、生活清简,也不必忧虑,仍可自得其乐。
第四联:“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只要医治得当,你的双眼能像沈约那样重现光明,就不怕春江花事不能满枝。
诗人借南朝文士沈约曾目疾而愈的典故,祝愿友人康复。末句以江花作喻,言若身体健康,纵然春花零落,也终有重赏之日,表达真切关怀。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得温润自然,情意深长。开篇由“错期”落笔,写出与友人春游雅集无缘的遗憾。继而以蕙与芝、鹤与僧等意象展开,劝慰友人安于清修,养病自适。尾联则寄以健康祝愿,寓情于典,收束含蓄。
全诗没有直接的哀伤语气,而是以旷达笔调化解病痛之愁。诗中不仅寄托了友情,也映射出诗人自身的心境——在晚唐动荡的时代,陆龟蒙与皮日休都远离官场,以布衣身份寄情山水。诗人借唱和之机,既慰友人,亦自遣胸臆。
写作特点:
- 唱和为体,友情为主
本诗源于友人唱和,写作目的在于回应皮日休的诗作。全诗情意真挚,以劝慰和祝愿为核心,洋溢着浓浓的友情。 - 用典自然,意境高洁
诗中多用典故,如“郢岸蕙”“商崖芝”“沈约重瞳”,皆出自古籍,却不显雕琢,反而自然融入诗境,提升了诗意的格调。 - 比兴生动,寓情于物
鹤与僧的形象极具象征性:鹤喻闲适清高,僧喻淡泊安贫。通过物象寄情,表达对友人境遇的理解与安慰。 - 语言婉转,风格闲雅
全诗不以浓烈的悲伤,而以清淡平和的笔调,将病痛、友情、春景巧妙糅合,展现了陆龟蒙一贯的闲适诗风。 - 寓劝于景,寄慰于喻
诗中从春景之约的缺失,到花草灵芝的高洁,再到鹤僧形象的闲逸,层层递进,最后落在对健康的期盼上,形成完整的劝慰逻辑。
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仅在于同游共乐,更在于彼此困境时的惦念与关怀。陆龟蒙用诗句传递慰藉,将春光之乐化为心灵之乐,表达了“病不妨志、贫不改情”的人生智慧。它启发我们,在面对朋友的病苦或困境时,不应只是叹息,而应以真挚的鼓励和温和的关怀,给予精神上的支撑与力量。
关于诗人:
陆龟蒙(?- 约881),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晚唐文学家、农学家。举进士不第后隐居松江甫里,与皮日休并称“皮陆”。其诗多讽喻现实,《新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揭露赋税苛酷;《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托物寄兴。散文《耒耜经》为现存最早农具专著,《野庙碑》则辛辣讽刺时政。诗风清峭疏淡,被列入《唐才子传》,鲁迅称其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