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陆龟蒙

bai lu · lu gui meng

「白鹭」
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
见欲扁舟摇荡去,倩君先作水云媒。

陆龟蒙

赏析:

陆龟蒙生活在晚唐,时局动荡,朝政昏暗。他多隐居江南,以诗自娱,常与自然禽鸟为伴。这首《白鹭》便是诗人于江边或湖畔观白鹭时所作。白鹭自古是高洁之鸟的象征,在诗人眼中,它不仅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更寄托着诗人自许清高、不与世俗同流的心境。

第一联:“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
一只洁白如雪的白鹭飞落下来,停在苍苔之上。它似乎只愿与江鸥作伴,却拒绝与我相交。
这里先描绘白鹭的高洁姿态,“雪然”写其羽毛洁白,气象非凡。“拒我来”拟人化,带出诗人的自况:他虽向往与清高之物为伍,却仿佛被拒之门外,映射出自己在现实中不得志的孤独感。

第二联:“见欲扁舟摇荡去,倩君先作水云媒。”
我见此情境,便想驾着小舟荡漾而去,但愿请你(白鹭)先替我做水云之间的媒介。
此处转为抒情。诗人想象驾舟入水云之境,与自然相合,但又希望白鹭作为“水云媒”,引导自己融入自然世界。一个“倩”字,含蓄而生动,写出诗人对高洁生活的渴慕,以及他心灵上的寄托。

整体赏析:

全诗仅二十八字,却兼具写景与寄怀的双重意义。前联写白鹭之姿,后联托意自身,将诗人孤寂而清高的心境寄托在白鹭这一意象之上。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常象征高洁与孤傲,这首诗延续了这一文化传统,但同时加入诗人个人的感慨——在尘世被排斥,于自然寻求慰藉。诗歌运用拟人化手法,使白鹭仿佛有了性情,能与诗人对话。结句“水云媒”尤其传神,将白鹭描绘成连接人心与自然的纽带,意境悠远。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高远,显现出陆龟蒙独特的隐逸风格与诗歌艺术魅力。

写作特点:

  • 借物抒怀,象征高洁
    白鹭以洁白形象象征高洁人格,诗人通过与白鹭的“拒我来”互动,寄寓自己被尘世疏离却仍自守孤高的心境。
  • 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白鹭被赋予了性情,能与诗人拒绝或为其作媒,使景物具有人格化特征,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抒情张力。
  • 以少总多,含蓄隽永
    全诗寥寥四句,却浓缩了景、情、理:既有江边白鹭之景,又有孤独自况之情,还暗寓求志高洁的哲理。
  • 意境清远,格调高雅
    诗人以“水云”为意象,拓展了画面空间,使诗境由实景扩展至虚无缥缈的境界,显得超然洒脱。

启示:

人与自然的交流不仅是观赏,更是心灵寄托。诗人借白鹭写出了自我孤高的处境,也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追求。今天读来,仍提醒我们要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并保持一种清净自守的心态,即使身处动荡与喧嚣之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归宿。

关于诗人:

Lu Guimeng

陆龟蒙(?- 约881),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晚唐文学家、农学家。举进士不第后隐居松江甫里,与皮日休并称“皮陆”。其诗多讽喻现实,《新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揭露赋税苛酷;《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托物寄兴。散文《耒耜经》为现存最早农具专著,《野庙碑》则辛辣讽刺时政。诗风清峭疏淡,被列入《唐才子传》,鲁迅称其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

Total
0
Shares
Prev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 茶坞」陆龟蒙
feng he xi mei cha ju shi yong · cha wu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 茶坞」陆龟蒙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 茶坞」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陆龟蒙 赏析:

Next
「春思二首 · 其二」陆龟蒙
chun si er shou ii

「春思二首 · 其二」陆龟蒙

「春思二首 · 其二」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绿旆当风悬。谁家无事少年子,满面落花犹醉眠。 陆龟蒙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