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沈佺期

gu jing · shen quan qi

「古镜」
莓苔翳清池,虾蟆蚀明月。
埋落今如此,照心未尝歇。
愿垂拂拭恩,为君鉴玄发。

沈佺期

赏析:

这首诗是沈佺期贬谪南方时期所作。彼时他因牵连张易之案,被流放至驩州(今越南北部),仕途沉沦,壮志难酬。诗人借“古镜”自喻,表达了被埋没却依旧保持高洁之志、不忘报国之心的情感。古人常以“镜”象征自省与光明,此诗则将镜之“明”与诗人之“志”合一,展现出诗人在逆境中依然坚守理想、不忘忠诚的精神境界。

第一联:“莓苔翳清池,虾蟆蚀明月。”
青苔掩覆了清澈的池水,虾蟆啃噬着水中映照的明月。
此句起兴,看似写景,实为寓志。古镜久埋池底,蒙上青苔,犹如贤才久困下位、被尘世掩盖。池水映月,本应皎洁,如今却被虫蚀污损,比喻世道昏暗,小人得志。沈佺期以自然之象托寓身世,语意含蓄而意境深远。

第二联:“埋落今如此,照心未尝歇。”
虽被埋没至今如此,却仍未停止照耀人心的光芒。
转入自喻。古镜虽蒙尘埋没,其明不灭;诗人虽贬谪异乡,其志不改。这一句正是全诗的灵魂所在——“照心”即“忠心”。它不仅象征诗人自信其才德未泯,也暗含他不与尘俗同流的自守与清明。

第三联:“愿垂拂拭恩,为君鉴玄发。”
但愿蒙受拂尘之恩,为君王再度效力,照见我这白发忠心。
结句以恳切语收束,意在“再起”。“拂拭恩”象征皇帝重新启用的恩典;“鉴玄发”既是自谦年老,也含不改初心之意。诗人以古镜比自身,希望君王能“识真金于尘埃”,使其老而弥光。结语真挚而不卑,既含臣子之恭,也见士人之傲。

整体赏析:

全诗仅三联十五字,却意境深邃,构思精巧。诗人以“古镜”象征贤才,以“苔”“蛙”喻小人蒙蔽,以“照心”寓清明自守,以“拂拭恩”寄求贤之望。短短数语,既写静物之形,又寓人生之理,体现了沈佺期晚年诗作中“沉郁而明净”的特征。

诗中句句有双意:既是写镜,又是写己;既见失意之苦,又含不屈之志。语言朴素无雕饰,却气象高远,情真意深。与《咏怀古迹》《感遇诗》等同类“以物寄志”的作品相比,《古镜》更显静思内敛,风格近杜审言的“古雅”而带自身的孤峭清光。

写作特点:

  • 借物喻志,寓理于象:以“古镜”之明暗象征忠臣的沉浮,形象自然,寓意深厚。
  • 用兴起句,含蓄开篇:首句似写景却暗含世情,比兴手法纯熟。
  • 语言简炼,意脉清透:三联层次递进,由境入志,由志化情。
  • 情真理劲,格调高远:既有被遗弃的悲怆,又有不改忠诚的坚毅,哀而不伤,正气自存。

启示:

这首作品所传达的不仅是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更是对精神光明永不湮灭的信念。即便岁月埋没、尘苔覆面,真正的品格与才华仍会闪耀光辉。诗人以静物之喻提醒世人:**身处逆境,当守其明;纵被埋没,亦不可忘本心。

关于诗人:

Shen Quanqi

沈佺期(约656 - 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初唐重要诗人。上元二年进士,历官通事舍人、给事中,后因依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遇赦后迁台州录事参军。他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二人对唐代五言律诗的定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其诗多应制奉和与羁旅抒怀之作,风格精丽严整,尤擅七律,《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代表作《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被誉为初唐七律的典范,《夜宿七盘岭》则展现流放途中的清峻诗风。沈佺期的创作标志着六朝余韵向盛唐气象的过渡,在近体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Total
0
Shares
Prev
「相和歌辞 · 王昭君」沈佺期
xiang he ge ci · wang zhao jun

「相和歌辞 · 王昭君」沈佺期

「相和歌辞 · 王昭君」非君惜鸾殿,非妾妒蛾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嫁来胡地恶,不并汉宫时。心苦无聊赖,何堪上马辞。 沈佺期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