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虞世南
上将三略远,元戎九命尊。
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
山西多勇气,塞北有游魂。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
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
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
凛凛边风急,萧萧征马烦。
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
雾锋黯无色,霜旗冻不翻。
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题材诗。唐代初年国家正处于开疆拓土的时期,边境征战频仍。虞世南虽以文雅清丽见称,但在这首诗中,他借古题“出塞”,描绘出将士出征的壮烈场景与险恶环境,并抒写对边将忠诚与勇敢的赞美。全诗意象雄浑苍凉,体现出唐初文人对国家边防与将士精神的高度礼赞。
第一联:“上将三略远,元戎九命尊。”
统帅熟读兵家三略而善于用兵,元戎之职九死一生而极为尊崇。
“三略”是古代兵书,代表高超的治军谋略;“九命”意指战场险恶,九死一生。诗人开篇点明主帅的才略与职责,既写其身负重任,也预示出行军的艰险。这不仅是对将军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感慨。
第二联:“缅怀古人节,思酬明主恩。”
追忆古代忠义之士的节操,立志报答当今明君的恩泽。
“古人节”指前贤的忠烈气节,诗人借之呼应当代;“酬明主恩”则点出将士出征的内在动力:忠君报国。此联展现出传统儒家价值观下“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第三联:“山西多勇气,塞北有游魂。”
山西大地出勇士无数,塞北荒原埋葬了无数战魂。
“山西”历来为兵家重镇,勇武之士辈出;“塞北”则点出边疆征战的惨烈,已有无数阵亡将士化作“游魂”。这里以鲜明对比,既彰显生者的勇敢,也寄托对亡者的悼惜。
第四联:“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
将士们挥动战鼓登上陇坂,勒紧战马驰骋于平原。
“扬桴”是击鼓助威的动作,象征军威;“勒骑”写军马整肃。此联用上下地形描绘军队进退,画面雄壮,表现了大军行进时的浩大声势。
第五联:“誓将绝沙漠,悠然去玉门。”
誓要越过沙漠险阻,昂然奔赴玉门关之外。
“玉门”是西域要地,代表边塞最远的疆界。此处表现将士誓死开疆的决心,虽远道艰苦,仍显慷慨昂扬之志。
第六联:“轻赍不遑舍,惊策骛戎轩。”
轻装出征,不敢稍作停歇;战马受惊,被急策而奔驰在军车旁。
“轻赍”写行军装备简要,暗含急迫;“惊策”则加重紧张氛围。全联渲染出军旅仓促与行军的疾速,充满战场的紧张气息。
第七联:“凛凛边风急,萧萧征马烦。”
边地寒风呼啸凛冽,征战的战马萧萧嘶鸣,显出疲惫。
“凛凛”“萧萧”双用叠音,强化声与感的结合。风急马疲,环境与军情交织,表现边塞征途的艰难。
第八联:“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
大雪遮暗了天山的道路,冰冻阻塞了交河的源头。
天山、交河皆为西域地理实景。这里以极端环境衬托征人的困境:风雪掩道,冰河阻行,荒寒之境尽显。
第九联:“雾锋黯无色,霜旗冻不翻。”
雾气笼罩,刀锋失去了光泽;寒霜凝结,旗帜也僵硬得无法飘动。
此联以细节描写寒苦:刀剑不再闪耀,旗帜失去飘动。战阵的雄姿被极寒削弱,边塞的悲壮气氛愈加浓烈。
第十联:“耿介倚长剑,日落风尘昏。”
将士们坚毅地倚着长剑伫立,夕阳西下,风沙弥漫昏暗天地。
“耿介”是性格坚贞之意。即便环境昏暗、征途艰苦,将士依旧持剑而立,象征着不屈的精神与必胜的意志。此联为全诗收束,凝聚成沉雄壮烈的气象。
整体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阔的笔力描绘了将士出征的画面:有对主帅的敬仰,对前贤的追慕,对将士的讴歌,也有对环境艰险的渲染和对亡魂的悼惜。诗歌层层推进,从“上将”“元戎”到“誓将绝沙漠”,再到“雪暗天山”“日落风尘”,既写人事,又写自然,构建出恢弘苍凉的意境。最后以“耿介倚长剑”收结,将边塞诗的雄浑与士人的坚贞统一于一体。
写作特点:
- 题材宏大:写边将出征,气象恢弘,既是叙事,也是歌咏。
- 动静结合:军鼓、战马、沙漠、天山,画面富有动感,又有静穆的肃杀。
- 地理真实:玉门关、天山、交河等均为西域实地,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 情景交融:既有自然险恶的描写,又有将士坚定的抒写,构成悲壮的氛围。
- 语言沉雄:多用叠音与强烈动词,如“凛凛”“萧萧”“暗”“塞”,增强诗歌节奏与力度。
启示:
这首虞世南的作品描绘了将士出征边塞的豪壮场景与所历险境:有沙漠的辽阔,有天山的风雪,也有日暮风尘的昏暗。诗中既有对忠义与勇敢的礼赞,也折射出战争的艰难与沉重。读来令人感到,那些真正值得铭记的,不是顺境中的荣耀,而是逆境中的坚守。无论风沙漫天还是冰雪阻路,他们依旧“耿介倚长剑”,以不屈的姿态昭示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这样的精神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困境与阻碍在所难免,但唯有胸怀大义,敢于担当,才能在风尘与寒苦中留下坚毅的身影。
关于诗人:
虞世南(558 - 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初唐贞观朝重臣,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公,谥号文懿。其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家",诗文承袭徐陵一脉,开创"雅正冲和"的宫廷诗风,编纂《北堂书钞》开创类书新体例。唐太宗李世民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兼具,堪称初唐文化工程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