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寺石竹花」司空曙

yun yang si shi zhu hua

「云阳寺石竹花」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
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
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司空曙

赏析:

这首诗作于司空曙漫游至云阳寺,其偶见石竹花而作。石竹花原生于山野,其质朴而坚贞之姿,在佛寺幽境中悄然盛放,引发诗人内心的共鸣。此时的司空曙,或处羁旅途中,或居山林之侧,其心境宁静闲远,因而对这种幽居、清雅而不争艳的石竹花格外怜爱。全诗寄托着诗人对坚贞品格与幽静生活的讴歌,亦是一种人格理想的映照。

第一联:“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
自从别离山野幽境,今日于寺中重逢此花。
首联点明主旨,写石竹花自山林移至寺庙,再次相逢,诗人视花如故人,语气中饱含惊喜与怜爱。“幽山”与“寺中”形成对照,将花之清幽脱俗映衬得分外明显,亦可引申为诗人自身境遇的投射——宛如幽人栖于尘外。

第二联:“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不论高低疏密,皆吐绿叶,丛丛之间浑然天成。
此联描写石竹花的自然生长之态,既无雕饰之工,亦无章法之拘,恰如君子之德,无分贵贱,自然天成。“不分丛”“俱出叶”也隐隐带出诗人对平等之美、自然之趣的欣赏。

第三联:“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
白色清雅,野蝶难与之争;红色深艳,庭榴也自觉逊色。
这一联对比描绘石竹花之色,白得胜于蝶,红得胜于榴。用“难争”“暗让”两组对仗词语,赋予自然以生命与意志,使花之风姿跃然纸上,间接赞美石竹花不以张扬示人而自显光华的特质,正合“清而不妖,艳而不俗”之美。

第四联:“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谁来怜惜它花期最久,自春露含苞至秋风萧瑟。
结联以时间之长表达花之坚韧。石竹花虽不争春早之艳,却以持久的芳香示人,寓意一种恒久的美与不言之德。“春露到秋风”涵盖三个季节,点出其持之以恒、不慕浮荣的花性,呼应首联中的“幽山”与“寺中”,强化全诗清幽高洁的主旨。

整体赏析:

这首诗借石竹花之形、之性,抒发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格之理想的赞颂。从花之出身、姿态、颜色、时序四方面层层铺展,逐句紧扣石竹花的特质,构成一幅清雅自然、质朴无华的画面。诗人不着浓墨,仅以简淡之笔、虚静之语,描出花之清香长存、不争自艳,恰如其人之操守情怀,真切动人,意远神清。

写作特点:

  1. 借物抒怀:全诗托物言志,借石竹花写人格理想与自然情趣。
  2. 语淡意浓:语言朴素自然,却层层蕴含情意与理趣。
  3. 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四联各写花之出处、生势、颜色与花期,脉络清晰。
  4. 情景交融:由景生情,情寓于物,境与心互为映照。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真正动人的美不在惊艳一时,而在于历久弥香、安静绽放。石竹花的幽静坚贞,正如一个人应有的精神品格——不求喧嚣、不争虚名,持守本真,耐得寂寞,方能成就恒久的芬芳。在浮躁的尘世中,更应珍视这种“春露到秋风”的温润与坚韧。

关于诗人:

Sikong Shu

司空曙(约720 - 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进士及第,历任洛阳主簿、左拾遗等职。其诗多写羁旅愁思与山林闲趣,《全唐诗》存诗170余首。《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以疏淡笔墨绘闲适生活;《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则通过萧瑟景物抒写别情。诗风清幽冷寂,工于五律,与卢纶齐名,辛文房称其"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在大历诗坛的清冷风格中颇具代表性。

Total
0
Shares
Prev
「留卢秦卿」司空曙
liu lu qin qing

「留卢秦卿」司空曙

「留卢秦卿」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司空曙 赏析:

Next
「送郑明府贬岭南」司空曙
song zheng ming fu bian ling nan

「送郑明府贬岭南」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司空曙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