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 · 其一」
薛涛
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赏析:
这首诗作于薛涛年少时初仕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之后、被“罚赴边”前往松州期间。当时唐代吐蕃入侵陇右、西川,边疆战乱不止,而薛涛因一桩醉酒失仪的小过,触怒韦皋,被发配至边地前线。诗中即寄寓了她在动荡时局下的感受、对身世命运的无奈哀怨,以及对韦皋的复杂情感。
第一联:“闻道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早听人说边城艰苦,如今亲至才真正体会。
首句看似平淡,实则沉郁深长。一个“闻道”写出诗人此前身在成都、未亲历战事的距离感,而“今来到始知”则表现出她踏上边疆、目睹现实后心境的剧烈转变。这是从传闻到实证,从他人之苦到切身之痛的情感转换,情真意切,朴实有力。
第二联:“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羞于把那贵府中的歌,唱给这些守边的士兵听。
这一联转而抒情,将“边地之苦”与“昔日荣宠”形成强烈对照。“门下曲”代表她曾在韦令公府中所作的轻歌曼舞,是达官宴饮时的风雅娱乐;“陇头儿”则指守边士卒,身处战火,生死未卜。薛涛羞于在这种现实前展示昔日“荣宠”的痕迹,不仅道出身份的尴尬,更透出一种深藏的自尊与清醒。
整体赏析:
诗人由“闻道”到“始知”,展现出亲历边塞后对战乱苦况的真正感受。诗句质朴如话,却能发人深省,不仅道出战争对平民与士卒的残酷影响,也折射出诗人对政治势力、对韦皋个人态度的隐隐不满。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一句,在悄然转折中道尽荣辱更迭之感:昔日红袖添香、才情得宠,如今却沦落边陲、空有余悲。这里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现实的羞惭,更有一种女性特有的隐忍与自尊。
写作特点: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毫不雕饰,却含蓄有致、意境深远。开篇直入其境,中间自我剖白,结尾以强烈对比收束,情感节奏由缓而紧,余味悠长。尤其是“羞将”与“陇头儿”的对照,不着痕迹地揭示了阶层、战争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巨大落差。全诗如叹如诉,如泣如诉。
启示:
此诗让人深思:在乱世之中,女性的才情与人格常常无法自持,任由权势摆布;而诗人虽身处卑位,却仍能以一腔清醒与羞耻感自持,不与权贵同流。这不仅体现了薛涛人格的刚洁,也是一种对乱世不公、对边地苦难的柔性抗议。诗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让人洞察战争带来的破碎、女性命运的飘零,以及人格尊严的难能可贵。
关于诗人:
薛涛(约768 - 832年),唐代女诗人,陕西西安人。曾居浣花溪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薛涛辩慧工诗,许多诗作托物言志,表达了其追求清俊高洁的情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