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 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414年左右,是陶渊明晚年回顾一生志业与心境变化的自省之作。诗人在归隐田园之后,虽然摆脱了世俗纷扰,却依然时常反思自己壮志未酬、年华流逝的人生境遇。这首诗通过对少壮与老境的对比,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悟,折射出他在自然主义精神中仍不时闪现的人生焦虑与奋发意念。
第一段:“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回忆我年轻的时候,即使没有特别的欢乐,心中也自然充满喜悦。
描绘少壮时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心灵充满自发的欢欣与希望。
第二段:“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心中的雄壮志向欲驰骋四海,如同振翅高飞的鸟儿思欲远翔。
表达少年时期壮志凌云、渴望施展抱负的豪情。
第三段:“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那份雄心壮志也渐渐消散了。
感叹随着年华流逝,志气逐渐被磨蚀,内心的失落与变化。
第四段:“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即使遇到欢乐的事情,也难以真正感到快乐,反而常常充满忧虑。
反映心境变迁后的感受,生活中难再有从前的轻快。
第五段:“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体力一天天衰退,越发感到今日不如昨日。
直陈生理上的变化,突显岁月带来的无情侵蚀。
第六段:“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就像深谷中的小舟片刻不停地漂流着,把我也无法停住。
以生动的比喻表现人生如同随波逐流,难以自主停留的无奈。
第七段:“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前方的人生路还有多远?不知道最终会停泊在哪里。
思索生命归宿未卜,表达出对未来归途的迷茫与隐忧。
第八段:“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古人尚且珍惜寸寸光阴,想到这里更使人心生惧意。
由感慨生出警觉,体现诗人虽归隐仍心存奋发之志。
整体赏析:
《杂诗·其五》通过回忆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与老年阶段的衰退现实,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流变的深切体认。前半部分洋溢着年轻时自然昂扬的生命力与志气,后半部分则转为对时光飞逝、壮志消磨、生命不由自主的悲叹。诗人以自然与人生互相观照,将生命的无常、志业未竟的感伤,融入质朴自然的笔触中。尽管有哀感,但诗末又以古人惜阴之志自勉,透露出在失落中仍不放弃自我砥砺的坚韧精神,形成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基调。
写作特点:
本诗在语言上质朴自然,却内涵深远,以自然流畅的叙述结构层层推进,从欣悦、奋发到失落、焦虑,情感起伏极具感染力。诗中大量使用比喻,如以“壑舟”喻生命流逝,生动形象而寓意深刻。整体风格悲中见醒,忧中见志,展现出陶渊明特有的将人生哲思与自然描绘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充分体现了他在隐逸生活中不断反思、不断自省的精神风貌。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青春年少虽可意气风发,但光阴流转不居,生命终将面临衰老与流逝。在有限的人生中,应珍惜每一寸光阴,不应虚度年华。正如陶渊明所言,人生如同奔流的舟楫,无法停留,唯有在流逝中不断警醒自勉,方能在无常中活出真正的意义。它教我们以清醒而自觉的态度面对时光,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瞬间。
关于诗人: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