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罗隐

feng luo yin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前后。当时诗人罗隐初至长安应试,屡试不中,身世不得志。目睹世道昏暗,宦官专权、权贵横行,而广大百姓辛劳却无所获,心中感慨万千,遂借“蜂”为喻,写下此诗,寄托对不平现实的讽喻与对劳动者的同情。

第一联:“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不管是在平原还是高山,所有美好的风光都被占尽了。
表面写蜜蜂勤劳奔走,踏遍群山与原野,似乎享尽了“风光”,实则暗藏反讽。诗人借“蜂”写人,以“风光尽被占”暗指世间美好资源、权位、富贵,往往被权贵垄断。这一联看似写实,实则为后文的讽刺设下伏笔,具有“先扬后抑”的艺术布局。

第二联:“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香甜的蜂蜜,到底是为谁辛苦,又为谁带来甘甜?
这一联转入发问,质疑“蜂”的辛勤所得究竟为谁所有,实则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平之感。在劳者不得其果、成果被剥夺的社会现象下,这句反诘如一声叹息,富含深意,揭示了社会上“劳者无获、获者不劳”的不公,既是对人民辛劳的同情,也是对自己仕途失意的自况。

整体赏析:

诗人以蜜蜂为喻,将其与广大劳动者相提并论,借表象之勤劳,引深意之愤懑。诗前半铺陈蜜蜂之辛劳似在颂扬,实则藏有暗讽;后半直击核心,以“为谁辛苦为谁甜”一句道出社会不公、成果被夺的沉痛现实。诗短意深,表层柔和,骨里带刺。它不仅抒发诗人自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更深层映射了唐末腐朽政局下百姓的悲苦命运,是一首借物寓意、讽刺有力的现实主义诗作。

写作特点:

本诗虽仅四句,却层层递进,构思巧妙。开篇设景,语言自然朴素,实为铺垫;后转入质问,短句犀利,一语中的。语言浅显易懂,然意蕴深远,诗意含蓄而不失锋芒,是讽刺诗中的上品。尤其末句以“为谁辛苦为谁甜”反问结尾,回响悠长,发人深省。

启示:

这首诗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诗歌不仅抒发个人情感,更应关注现实、替百姓发声。罗隐通过蜜蜂形象,既为劳苦大众鸣不平,也反映自身仕途坎坷与理想的落空。这种“以蜂喻人”的写法启发我们:艺术的力量往往在于以小见大,以微知著,它能穿透时代,唤醒人们对公正、良知与社会责任的深层思考。

关于作者:

Luo Yin

罗隐(833 - 909),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唐代诗人,杭州市人。他的诗有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的入世精神,勇敢地以诗笔抗争社会的黑暗,抨击社会的弊政,反映社会的民生疾苦,抒写个人的坎坷遭遇。

Total
0
Shares
Prev
「柳二首 · 其一」罗隐
liu er shou i luo yin

「柳二首 · 其一」罗隐

「柳二首 · 其一」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罗隐 赏析:

Next
「白莲」陆龟蒙
bai lian

「白莲」陆龟蒙

「白莲」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龟蒙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