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杜甫

ri mu du fu

「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杜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瀼西东屯期间所作。彼时杜甫年近花甲,身世漂泊,国家动荡,故园难归,心中积郁难平。此诗以山村夜景为依托,勾勒出一幅清寂秋夜图,借景抒怀,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愤。

第一联:“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牛羊早已从山坡归来,各家各户也已关上了柴门。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村庄图景。牛羊归圈,家家户户的柴门早已关闭,暮色之中弥漫着平静与安详。然而诗人借助这种平和场景,反衬出自己心境的落寞。一个“久”字,描绘出牛羊归家时的缓慢与悠闲,似乎也暗示着诗人长期羁旅在外、归家无期的无奈之感。

第二联:“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风清月明自成静美的秋夜,可这美丽的江山却不是我的故园。
诗人由宁静的秋夜转而抒发思乡之情。夜色虽清幽,江山虽秀丽,却无法排解诗人心头的哀愁。一个“自”字,表现出诗人对“清夜”与“江山”难以融入的孤独感;一个“非”字,直指心中思念故园的痛苦,含蓄却情感深沉。

第三联:“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泉水从石壁间悄然流淌,草根上挂满了秋夜的露珠。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清冷肃杀的氛围。泉水的“流”、露水的“滴”,声响细微而连绵,似乎与诗人低回的心绪相互呼应。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夜的寂静与寒意,更渗透出诗人孤独的情怀。

第四联:“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满头白发映照在灯光下,何必再去在意灯花绽放的繁盛呢?
诗人回到屋内,捻灯独坐,满头白发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对着频频跳动的灯花,诗人却不以为意,一个“何须”道出人到暮年、仕途蹉跎、壮志未酬的凄怆与失落。此时灯花的繁盛显得徒然,与“头白”相映成趣,进一步突出了诗人迟暮之年的无奈和哀愁。

整体赏析:

整首诗表面上以村庄夜景为描写对象,实则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感。诗人以黄昏、秋夜、泉声、露滴等意象,层层渲染出清冷寂寥的氛围,情感由平和转向悲凉,再以自我感叹作结,结构紧密,情景交融。诗中无一句直言思乡,但处处蕴含着对故园的深切思念与人生暮年的感慨。

写作特点:

  1. 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全诗以“牛羊”“柴门”“风月”“泉流”“草露”等意象,营造出寂静冷清的氛围,为诗人心境的抒发奠定了情感基调。
  2. 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诗人巧妙地借景抒情,通过清寂的秋夜景色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虽无直白言辞,却情感深挚,感人至深。
  3. 对比映衬,情感递进:诗中“牛羊归圈”的宁静,与“非故园”的孤寂相对比;“头白”与“花烬繁”形成对照,进一步加深了诗人身世飘零、壮志难酬的感慨。

启示:

这首诗以静谧的秋夜景象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人虽身处异乡,心却始终系念着故土,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杜甫的诗告诉我们,即便身处困境,仍应珍惜当下、守望希望,哪怕人生迟暮,心中的热忱与信念依然值得坚守。

关于诗人:

Du Fu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Total
0
Shares
Prev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jin ling cheng xi lou yue xia yin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李白

Next
「江南行」张潮
zhang chao jiang nan xing

「江南行」张潮

「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张潮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