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 · 其四」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马年,诗人以马喻人,寄托了怀才不遇、境遇坎坷的感慨。通过对一匹“非凡马”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自身被埋没、难以施展抱负的无奈与愤慨。
第一联:“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这匹马不是寻常的凡马,它本是天上的房星降临人间。 诗人开篇便点明这匹马的不凡之处,强调它的高贵与卓越。然而,尽管出身非凡,却仍然身陷尘世,隐喻有才之人虽德才兼备,却仍被世人忽视,暗含对当时社会的不公之叹。
第二联:“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若是上前轻敲它那嶙峋的瘦骨,依旧能听到金属般的铮铮之声。 诗人用“瘦骨”描绘马的憔悴之态,表明其所受的折磨和困境,而“铜声”则突出了它骨质坚韧、内蕴非凡的特质。即便境遇不佳,它依然保持着不屈的风骨,这正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坚守品质、不改初心的精神。
整体赏析:
全诗以马作喻,借物抒情,既写出了这匹马天生不凡,却受尽冷落的境遇,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前两句强调马的非凡出身,后两句则通过“瘦骨”与“铜声”塑造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既有对自身处境的哀叹,也有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同时更展现出诗人不屈服于现实、仍坚持自我价值的精神。
写作特点:
- 以马喻人,托物言志:表面写马,实则写自己,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抗争。
- 对比鲜明,层次分明:前两句写马的高贵天性,后两句写马的落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悲愤情绪。
- 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瘦骨”写形,“铜声”写质,使这匹马不仅可见、可感,甚至可闻,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启示: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也揭示了现实中许多有才之人因时运不济而被埋没的无奈。这提醒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像诗中的马一样,保持自己的风骨,坚守信念,等待属于自己的时机。真正的才能不会因外界的困境而消失,唯有坚持不懈,才能终有一天被人识得。
关于诗人:
李贺(约790 - 约817),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