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释义:
这首诗写失宠宫女的哀怨,也揭露了宫廷生活的腐朽与残忍。
前两句:眼泪湿透罗巾难以入眠,深夜前殿合拍的歌声还响成一片。
一位不幸的宫女,盛妆盼望君王的临幸,时已深夜,泪湿罗巾,辗转难眠。不能入眠,只有继续盼望,而前殿传来的隐约笙歌声,却告诉这位不幸的宫女,君王今夜不会前来,他正在前殿寻欢作乐。诗人将失宠者深夜不眠、湿透罗巾的眼泪,同暂时得幸者的夜半歌声相比:同是夜深,一静一闹,判如天渊,“泪湿罗巾”的原因自现。这恼人的“按歌声”,更加重了宫女的伤心,怨愤之词直涌心头:假如人老珠黄,犹可宽慰和解脱,而如今红颜尚在,昨日的君恩却不知去向,这又怎么解说,怎能让人接受?
后两句: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红颜未老恩先断”也道出了眼泪的来由,这歌声最终会转化成眼泪的,暗示不幸宫女的今天,就是前殿的明天。君王宠幸千千万,而宫女的思念只有君王。既然不能人眠,就斜靠在熏香炉上,一边取暖,一边让幽香浸润肌肤和衣袍,还可继续等待君王的到来。可见,宫女还存一丝幻想。不料,不幸的宫女一直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影子,幻想彻底破灭了。
宫女从幻想回到冷酷的现实,不得不相信君王的义断恩绝,不得不坚信君王的残酷无情。“坐到明”与“梦不成”相照应,这样的照应还说明不幸的宫女为思念又付出了一夜的不眠。君王从未念及这些不幸的宫女,他可能从未对任何宫女有过真情,宫女只不过是他寻欢作乐的工具。“倚依熏笼”也有照应“夜深”之意。
全诗以虚实相结合之结构,含蓄而感情深沉之语言,表现了内心深处的怨情。
关于诗人:
白居易(772 – 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人称白傅。原籍太原,后徙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其诗有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等类,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