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九月,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在官船上,他沉浸于元稹的诗作,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诗中写景与抒情交织,展现了孤寂与深情交融的意境。
上联:“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拿着你的诗卷在灯下阅读,诗读完了,灯已将尽,但天还未亮。)
这一句写出了白居易对友人元稹诗作的钟爱与依恋。他手不释卷,读至灯烬,既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也折射出白居易在孤寂中的精神慰藉。
下联:“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眼睛因长时间阅读而疼痛,熄灭灯火后依然坐在黑暗中,耳边传来逆风吹浪拍打船舷的声音。)
这一句从读诗转向内心活动。灯灭、眼痛,仍难以入眠,诗人独坐暗夜,听风浪声声,愁绪难平,令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孤苦与隐忍。
写作特点
- 用景抒情:以“灯前读诗”“江上风浪”这些具体场景,烘托思念与孤独情感,写景中寄情,含蓄委婉。
- 结构巧妙:前两句写读诗情景,后两句写夜坐心境,情感层层递进,直至最后因“逆风吹浪”而感慨愈深,情景交融。
- 反复运用“灯”字:四句诗中三次提到“灯”,不仅没有重复感,反而以“灯”贯穿情节,展现诗人思念之切、之久、之深,增强了节奏与情感的流动性。
整体赏析
这首诗表面描写读诗与夜坐的情景,实际上宣泄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白居易在被贬途中,深夜孤舟读诗,眼前是灯残、夜寒、风浪,耳边是水声拍岸,内心是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这一切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哀而不伤、凄而有力的画卷。尤其最后“逆风吹浪打船声”一句,如同感情的高潮,将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悲愤推至顶点。
启示
白居易通过平淡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悲苦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这首诗不仅是送别友人的小诗,更是诗人心灵与命运的写照。它启示我们,文学创作的真谛在于将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交融,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情感。
关于诗人:
白居易(772 - 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人称白傅。原籍太原,后徙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其诗有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等类,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