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寒山

yao yao han shan dao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由寒山所作。寒山是贞观年间著名的诗僧,隐居于天台山寒岩寺,其诗多写山中景色、个人心境与佛理感悟。据传他的诗有六百多首,大多刻于山石、竹木之上,流传于民间,风格清简空灵,具有鲜明的隐逸色彩和超然脱俗的思想情怀。《杳杳寒山道》正是寒山诗风的代表之作,描绘了他心中理想的归隐世界,也折射出诗人对红尘世事的冷淡与疏离。

第一联:“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山中小道幽深渺远,冷涧两旁空旷寂寞。
开篇以“杳杳”、“落落”两个叠字,极富音韵节奏,渲染出深山路径的幽暗与孤寂。诗人以冷峻的自然景象起笔,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寒冷清寂的山林世界,奠定全诗基调。

第二联:“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偶有鸟鸣啾啾作响,山林依旧空无一人。
“啾啾”与“寂寂”的并置构成鲜明反差,以动衬静,突出山中人迹罕至的寂寥感。鸟语虽常,却未减寂静,反使孤独更加凸显,映射诗人淡泊尘世、避喧入静的心境。

第三联:“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冷风轻拂面庞,雪花纷纷堆积衣上。
这两句从听觉与触觉入手,描写山中寒风与飞雪,既展现自然之冷峻,也暗示修行者忍受清苦的坚韧。风雪交织,诗境愈显空灵肃穆,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凉与自持。

第四联:“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日日无阳光,年年不知春归何处。
“朝朝”、“岁岁”两个叠字强化了时间的延续感,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诗人不再关心四时更替,不闻尘世喧嚣,将生命置于山林孤寂与无我忘情之中,形成超然物外的精神姿态。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意境高远、风格清冷的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寒山深处的清冷景象,从幽暗山道、冷涧孤影,到鸟鸣风雪,再到时光无感、四季不知,层层推进,既有对自然的精妙描摹,也有内心情感的深沉寄托。诗人以清淡笔触展现深山之寒,用空寂之景传达对红尘的疏离与放下。在这看似冷峻孤绝的世界中,蕴含着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展现了他对修行与内心清净的向往。

写作特点:

这首诗承袭六朝乐府民歌的风格,语言浅显而富于表现力,句句如话,却意蕴深长。最突出的特点是叠字的巧妙运用,如“杳杳”、“落落”、“啾啾”、“寂寂”、“淅淅”、“纷纷”、“朝朝”、“岁岁”,在形式上增强了节奏感与音乐性,在内容上强化了感官描写和心理氛围的营造。全诗虚实结合、动静交错,通过静谧的自然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高与清绝,展现出寒山诗中独特的空灵意境和禅意深思。

启示:

这首诗给予我们重要的心灵启示:在纷扰浮躁的尘世之外,还有一种生活方式,是与自然同息、与寂静为伍。寒山借冷山之景,表现出对世俗纷争的疏离和对清净本心的追求,这种淡泊宁静的态度,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寻找内在的平衡和精神的安顿之所。人在纷扰中若能保有一份“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的清明与宁静,便已抵达一方内心的寒山。

关于诗人:

寒山僧人,亦称寒山子,传为唐贞观年间人,也有说法认为是大历时期的人,他居住在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的寒岩。寒山喜欢吟诗唱偈,并与国清寺僧人拾得交友。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接近王梵志。寒山共留下三百余首诗,后人将其编纂为《寒山子诗集》。

Total
0
Shares
Prev
「采莲曲」王昌龄
cai lian qu

「采莲曲」王昌龄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 赏析:

Next
「华子岗」王维
hua zi gang wang wei

「华子岗」王维

「华子岗」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