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赏析:
这首诗抛弃原有主题的哀愁,洋溢着欢愉之情。
诗篇开头两句,春日山中景色美不胜收,直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忘记归去。就一因一果,把诗人那种酷爱春山胜事,赏玩忘归的心情丝毫不加掩饰地、直截了当地表露了出来。
三、四句是对春山的形象描绘。掬一捧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拨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那痴情,那童心,那月色,那花香,真可谓水乳交融,物我俱美。
诗的五、六句写诗人陶醉于春山胜景,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唯兴所适,迷花倚月,忘了夜之深沉,这是“夜忘归”的形象补叙。
最后两句,钟声终于惊醒了诗人,翘首张望,在朦胧的月色照映下,寺院的楼台掩映在一望无际的青翠山色深处。诗在暮钟声中,月色底下,苍翠群山环抱里结束,而读者却同诗人一样,将陷于深深的遐思之中。
这首诗描写春山夜月,别具一番风味。它不是从正面直接地描写景物,而主要是通过作者的感受与那种童心不灭的动作来表现。尤其是三、四两句,形象传神,妙趣横生,既清淡又余味无穷,确是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
关于诗人:
于良史,唐代诗人,公元756年前后在世。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诗甚为清雅,多写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诗风与"大历十才子"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