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邻」杜甫

nan lin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杜甫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草堂不远,有位锦里先生,杜甫称之为“南邻”。月夜,朱山人送作者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后,杜甫写了这首《南邻》诗。这首诗描述了两幅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栗子也都熟了。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

关于诗人:

Du Fu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Total
0
Shares
Prev
「赠花卿」杜甫
zeng hua qing

「赠花卿」杜甫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 赏析: 杜甫流寓蜀中时,曾为花卿写了两首诗——《戏作花卿歌》和《赠花卿》。

Next
「水槛潜心 · 其一」杜甫
shui jian qian xin i

「水槛潜心 · 其一」杜甫

「水槛潜心 · 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