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盛唐时期,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之一。全组诗以汉代班婕妤故事为依托,通过长信宫中失宠女子的口吻,深刻表现深宫女子幽居寂寞的命运与哀怨心绪。本篇通过早晨宫女扫殿及与团扇为伴的孤寂情状,以婉转含蓄的笔触,表达了被遗弃女子的无奈和深深哀愁。
第一联:“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清晨金殿开启,我手持扫帚打扫尘埃,百无聊赖时只能手持团扇来回踱步。
诗人以日常琐事起笔,描写这位失宠女子的清晨生活:金殿虽开,宫中却无宠幸,她只能奉命清扫、百无聊赖。“奉帚”点出她身份的卑微;“且将团扇共徘徊”则暗喻她仍有青春韶华,却无人欣赏,只能借团扇作伴,徘徊度日。一个“且将”写尽孤独与无奈,团扇的象征意义更唤起班婕妤“秋扇见捐”的典故,意蕴深长。
第二联:“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我的美貌竟不如乌鸦的羽色,它尚且能从昭阳殿飞来,身上带着那里的阳光。
此联以极端的对比表达怨情:美人自感如玉之颜尚不及乌鸦之黑,因她永居冷宫,而乌鸦尚能自由翱翔,经过昔日宠爱的昭阳宫。“昭阳”典出汉成帝赵飞燕事,象征宠爱之地。诗人用“寒鸦”比乌、以“玉颜”比人,不仅表达出宫女的自伤自怨,也借物抒情、以物讽人,极尽讥刺。
整体赏析:
全诗以宫中女子视角,写她在冷宫中的孤独日常与无尽心思。王昌龄并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具体动作与细节描写渲染氛围:晨起扫殿、团扇徘徊,形象地表现了宫中生活的单调与寂寞。后联通过比喻转入强烈的情感抒发,用“寒鸦”与“玉颜”对比,产生极强的反差效果,表现出宫女失宠后的极端自卑与愤懑,极具震撼力。诗中运用典故精妙含蓄,语短情长,怨而不怒,哀而不悲,是宫怨诗中的典范之作。
写作特点:
此诗巧妙融合叙事与抒情,以景托情,含蓄深婉。首联重在写“境”,细致入微,渲染孤独空虚;后联则突转为“情”,以喻代言,极具张力。王昌龄善于化用典故,又不落痕迹,使情感更为曲折有致,耐人寻味。尤其“玉颜不及寒鸦色”一句,用极端对比激发读者对宫女处境的强烈同情。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古代宫怨题材的经典之作,也让人思考人在被权力遗忘之后的心理状态。诗中所展现的幽闭、孤寂与内心挣扎,在今日依然具有情感的共鸣。王昌龄通过简洁诗句传达丰富心理,提醒我们文学创作中,情感的表达不必直白,而应以物映心、曲折传情,反而更能引起读者深切体会。
关于诗人:
王昌龄(约690 -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